“研”途花开    众行致远

——阳逻四小中高段数学主题研讨暨  “和乐”教联体活动

Li
创建于2024-03-28
阅读 146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研,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2024年3月27日,双柳街中心小学,涨渡湖小学,殷店小学,莲湖小学优秀教师代表及我校四至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满怀着对教育的热忱,齐聚一堂,开展阳逻四小中高段数学主题研讨暨“和乐”教联体活动。

活动开始前,阳逻四小的老师们对来我校的指导教研工作的四位优秀教师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环节:课堂展示、授课教师说课,优秀教师代表评课,活动总结。

一、课堂展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概念课,陈老师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性良好,突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1)利用不同场景中的国旗引入,让学生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教学中陈老师首先通过化简比和求比值,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即这三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相等,化简比相同,也就是长与宽的比都相等;然后介绍国旗法,让学生知晓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就是3:2,从而发现隐藏在国旗中的秘密。

      (2)整体教学设计紧凑,教学内容丰富。在整节课中陈教师不仅教学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还教学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区别,在知识的拓展中,还进行了知识链接,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教学知识点比较多,利于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既可以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还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另外,教师在教学比例和比的区别中,可以从意义、组成和性质三方面完整地辨析比和比例。

      (3)通过巩固练习,逐步扩充到一般情况,并引导学生实际应用。陈老师的授课流畅自然,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动生动有趣。

二、授课教师说课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学生接下来学习解比例、及正反比例以及比例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本节所学内容。采用情景创设法,引导探究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优秀教师代表评课

宋汉娟老评课:陈老师系统地讲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丰富,从简单的比例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比例的交叉相乘,比例的性质等复杂内容,教学方法上,陈老师采用了讲授,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比例的基本性质,在练习环节,学生们能够主动讨论,互相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周爱英老师评课:陈老师在课堂环境下,对比例知识的传授非常到位,陈老师不仅讲解清晰,而且在启发性引导和示范作用上做的非常好,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陈老师能够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积极,回应及时,活动设置合理,既有个人练习,也有小组讨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陈东老师评课:陈老师采用了图文并茂的ppt辅助教学,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在讲解过程中,陈老师不断通过举例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加深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多次进行互动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陶艳梅老师评课:陈老师一开始便创设情景,留下悬念,吸引学生,使教学达到“课开始,趣即生”的效果。在探究新知时,让学生在思、讲、听、议、看并存的多种学习方式中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脑、眼、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范万周老师评课:陈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陈老师注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宋爱华老师评课: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谈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教学方法。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然后,通过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最后,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韩菲老师评课: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严密性。在课堂中,陈老师自己的语言简洁有力,不罗嗦,而对于学生的语言更是强调到位,让全体学生认真倾听,纠正数学语言中缺乏、不准的地方,集体强调,如对于一个分数形式的比例的读法,比方对于比例判断过程中的表述问题,老师都强调到位,一语中的。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有梯度,层层深入。陈老师能够吃透教材,把握重点,将知识要点在课堂上贯通,体现在教学新知后的运用上。陈老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正,练习的效果、练习的质量都非常高。

       吴险峰老师评课: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教态自然,语言表达准确。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能够敏捷的抓住课堂上的一个提问环节,将孩子的疑问变成一个生成性资源,有效的进行重难点目标的实现。教学安排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特别是在知识讲解这一块,从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判断到比例的基本性质,做到了科学性、系统性。

       鲁兰芳老师评课:整堂课的思路清晰,环节紧凑,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这说明平常陈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非常的有经验。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的效果较好。比较善于鼓励和表扬。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了及时的肯定。也充分的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另外谈谈疑惑之处,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强调a :b =c :d(a、b、c、d不等于0)的必要性。

        左春莉老师评课:一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对教材的把握,还有对学生的研究。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自控力稍差。因此本节课陈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数学课堂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牢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提出猜想——自主实施验证——自主归纳结论”的过程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旨在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设简洁、开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学会探索方法,体验数学思想,发展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主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活动总结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在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共研共学,齐步前行。本次教研活动为老师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交流学习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团结一致,让教研活动更加扎实有效,让各项工作也都能更上一层楼!

拍照:吴雄英

编辑:李梦婷

审核:蔡琴

阅读 146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