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1日至翌年4月30日是森林防火重点期,森林火险等级不断攀升,林地可燃物不断增多,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持续加大。因此,管好野外火源,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关键。
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我们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倡议:一是争当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员”;二是争当森林安全的“信息员”;三是争当护林防火的“监督员”,严防森林火灾在身边发生。
引起森林火灾发生的火源,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即天然火源和人为火源。
天然火源是在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热源,主要包括雷击火、火山爆发、陨石降落、滚石火花和泥炭自燃等。
人为火源是指人为野外用火不慎而引起的火源,可分为生产性火源(如炼山造林、焚烧疫木、施工作业和点烧隔离线等)和非生产性火源(如烧荒、烧田埂、烧草木灰、野炊、取暖、吸烟、上坟烧纸、小孩玩火等)。人为火源还包括故意放火纵火。
发现森林火灾后及时报警,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如果我们在野外发现森林火情,应立即拨打“12119”报警。另外,在野外遭遇森林火灾时,我们要积极自救,快速转移避险。
在转移避险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千万不要随意选择方向盲目乱逃,否则容易被浓烟烈火所困。要正确判断风向,切不可与火赛跑,一旦顺风而逃,极易被大火追上并围堵住。
2.不能往山顶方向逃生,随着烟气上升,山火向山顶方向扩展会较快。
3.要用沾湿的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包住头,并沿着逆风方向,向下或横跑,选择植被稀疏的路线逃生。
4.当被大火围困时,应选择植被稀疏的空旷地方,俯卧避险,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把脸贴近湿土,双手压在胸前。如有水沟、水塘、河流,可跳入水中避险。
编辑:罗剑
审核:苏正宾
签发:陈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