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陈鹤琴。为了促进音乐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平城区现代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音乐学科中心教研组开展了2024年第一次教研活动,围绕“在唱游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开展了活动。
首先是张婷婷老师《乃呦乃》的音乐课堂。张老师刚开始采用不同民族的舞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开始了音乐律动。《乃呦乃》是一首土家族民歌,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张老师以此为契机,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学习。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活动,鼓励音乐创造。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随后,韩主任点评了本节课。她指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时刻牢记音乐艺术也是情感艺术,教师要通过音乐欣赏、演唱、演奏等不同音乐表现形式引起学生的共鸣。首先,张老师把“听”放在首位,作为重要的手段;其次,张老师在课堂中加入了敲击碗筷发出“do、mi、sol”,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充满着音乐,要善于发现音乐美;最后用唱游和律动的方法进行教学,符合低年级年龄的特点,实现教学突破;张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完成教学。”
庞兴云老师也针对“在唱游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开展了讲座。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所在。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应该将情感教育放在首位,通过音乐这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和体会能够更加准确和深刻,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完善,让学生的素质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识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其特点在于时间的流动中,带有非共象性,以长短、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的音为基本素材,以节奏、旋律、和声、对位的纵横组织,表达一定情绪和感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双减背景下,音乐学科将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持续不断学习,探究新的教学思路、方法,培育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多彩节奏、多声思维的音乐表现中尽情欢歌,让美妙的音符浸润每一个人的心灵,在音乐花开的季节里共同守望学生的成长。
相信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使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这样的相聚,能够引领、带动大家的教育专业成长和发展,老师们孜孜不倦的“研”,定能促进学生意犹未尽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