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除了天灾人祸或疾病导致突然离世或失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意即“失能”)外,都要经历时间长短不一的失能阶段,直至终点。这是自然规律。
人生,是矛盾的统一体。在这个矛盾统一体的运行过程中,尽管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祸福旦夕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只要是有正常理性思维能力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失能来得晚一点,失能时间短一点(这一点不可预料,只能顺其自然),不给或少给亲人和社会增加负担。如何实现这个美好愿景?现就笔者退休后的简要经历,谈谈自己上老年大学的前后变化和体会,或许您能够从中得到一点有益的启示。
我于2015年退休后,到乡下陪伴妻子(是老独生女)照料失能的岳父母,直至二老分别享年九十二和九十四岁先后离世。虽然相对于自己家庭而言,条件比较艰苦一些,照料老人麻烦一些,但我和妻子怀揣“责任与良心”,相濡以沫,既享受了田园生活又获得了父老乡亲的赞誉。不料想,一直身体棒棒的妻子在我发现其咳嗽异常而催促下,于2020年农历腊月25日被襄阳市中心医院查出癌症晚期,医治近半年,回天无力,于农历2021年5月2日离我而去。在这个时间段里,我先是继续在乡下照料岳母,让闺女请假从北京回襄阳陪护她。后来,她考虑到不能影响闺女工作和家庭生活太久,叫我将母亲安排到养老院,回襄阳替换闺女陪护。在医院,我吃不好睡不好,还要不断暗示自己“要坚强,要挺住”,强装笑颜安慰、鼓励她……
面对生离死别,我虽然还算坚强,还是免不了身心疲惫,一度痛苦、消极、沉闷、憔悴。亲朋好友见状,建议我唱K歌,上老年大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一边学习唱歌,一边上网查看。当看到襄阳市老年大学音乐系黄祖顺老师的公开课时,一下子被他一边弹奏钢琴一边教唱歌曲的洒脱神态所吸引。于是,我于2021年秋季招生时慕名报上了他任教的音乐班。
当我走进花园式校园和宽敞明亮的教室时,犹如回到了美好的学生时代,精神为之一振;当我和同学们随着黄老师功底深厚的钢琴伴奏,发出美妙的共鸣歌声时,自豪感油然而生……
写作,是我的爱好之一。我发现学校践行科学的办学方针,以老年学员为中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很好!师生们团结友爱,热心快肠,无私奉献,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好人好事,很棒!我觉得应该颂扬,应该传递这些正能量!于是,我主动撰写《关于对老年学员进行素质再教育的部分思考与建议》、《江姐精神永驻 人民江山永固》等论文;以“美篇”或带字幕“抖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教学情况和先进人物,得到相关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肯定与鼓励,先后获得“优秀论文”奖、“优秀学员”和“优秀党员”荣誉称号(见图片)。
“微信”是连接“志同”的桥梁,“爱好”是建立“道合”的纽带。在进入老年大学短短几年时间内,通过“班群”、“宣传委员群”等,我结识了一些德艺双馨的老师、领导和同学,也拓展了一些爱好,受益匪浅。印象比较深的是身患癌症却在三尺讲台上乐此不疲的曲剧任课教师曾宪秀。是她,让我得知樊城区老年大学开设有我喜欢的“曲剧班”;是她,让我更加领悟了“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可贵精神!随着时间推移,我又爱上了豫剧、国画、诗词等。考虑家庭情况、地址和精力与能力,我将原来上的“三校六个班”规划为现在上的“一校三系四个班”。我除了坚持听专业课外,还主动抽空听网课,尽力做到“老有所学”多样化;同时,根据班、系、校宣传工作需要,上网学习了一些知识和技能,努力做到“老有所为”多能化,为老年教育作贡献。我还唱红歌、唱戏曲、画国画、画板画、写板书、作诗词、写文章、拍摄及其后期编辑……活跃在班、系、校和助残、慰问失能老人等公益场合,受到好评与欢迎,感觉充实愉快。我虽然在原工作岗位上不慎得了“腰间盘突出”,但自觉心不累,加上适时治疗和注意饮食,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转起来了。
现在,我悟道:知恩感恩,珍惜时光,保持良好心态,注意科学生活,积极参与像樊城区老年大学这样充满人文关怀且能够寓教于乐的学习实践,积极参与“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公益活动,是能够让失能来得晚一点的!
祁光华 2024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