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整理收纳习惯
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挑战
做为家长,多点耐心和观察
相信我们和孩子
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改变和成长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幼小科学衔接。我园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的积极期待和向往。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三年保教工作全过程,促进幼儿科学、合理地顺利过渡。
让孩子充分参与,才能真正养成好习惯
家长独断专行,当然会比和孩子一起做轻松很多,也能节约更多的时间。但是,在和孩子沟通之后再决定,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尤其是孩子的物品和孩子的玩具,沟通后的结果反而更便于今后的整理和收拾。同时,这个沟通的过程,也是孩子向父母学习整理方法的机会,因此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过程。在和父母一起商量、一起思考的过程中,孩子会产生一种参与感,之后做起事来,更不容易犯错。这样就避免了由于沟通不当而导致孩子没有把东西放到合适位置,还要重新收拾的情况。
流程:认真倾听孩子的话(怎样才能想要主动收拾,什么是最重要的等)→制定收拾方案(要参考孩子的观点)→父母与孩子一起决定收纳地点→收拾与整理。除此之外,让孩子参与整理还有另一个优点,也就是当孩子一个人的时候也能拿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不会因为不知道东西放在哪儿或够不着而引发困扰。
通过整理,培养孩子的空间意识
在整理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保持一定的富裕空间”。平常收纳整理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帮孩子建立空间意识,比如买东西的时候,可以问孩子“这个能放进去吗?”借此引导孩子培养空间感。如果在收纳整理时,能很好地把握空间感,将来肯定能在其它方面派上用场。还可以通过让孩子为旅行做准备,来培养孩子的空间感:要用多少东西,要把这些东西放到多大的包里。
学会断舍离,让孩子学会珍惜
如果把厌倦的东西和曾经喜爱但是旧了的东西简单归为“不要的东西”,但想到它们要变成垃圾了,心里恐怕会不舒服。实际上,这是让孩子学习如何与这些东西相处的大好时机。在孩子不知道的情况下,把那些东西直接处理掉,可能更容易些。但是,扔东西时的心情,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有了之前和自己拥有的东西分别的经验,下次买入新东西的时候,就会认真思考这个东西的必要性。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处理不需要的东西时,不是简单地把不用的东西当成垃圾扔掉,可以卖到跳蚤市场……或者寄给回收再利用的公益团体和志愿者团体,继续发挥那些东西的价值。
从小地方开始,培养孩子的信心
收拾整理,要从整理小地方开始。把那一处小地方整理干净,体会到整洁带来的好心情,就相当于成功迈出了整理的第一步。就算是狭小的地方,收拾得干净整洁,也会让人产生不小的成就感。从小地方开始感受整理的乐趣,才能让接下来的整理顺利进行。在树立自信的时候,积累微小的成功体验至关重要。孩子凭借从这里获得的自信,下次就会自信满满地主动出手。
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处处是课程。幼小衔接,不仅是要让孩子有知识的储备,整理习惯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幼儿在主动整理中,不仅能够学会规划、整合、收纳等技能,也能够知道需要承担属于自己的义务。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非一日之功,二幼会继续与家园同心、同行,让整理好习惯在生活中延续下去。
如果孩子是远航的船
好习惯就是航行的指南针
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
有了方向,也许速度有快慢之分
但终究会安全抵达彼岸
让我们一起努力
让“好习惯”伴随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