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生能够欣赏数学语言的简洁与优美,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的兴趣,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3月25日,我校课题小组开展了“小老师”的培养在课堂有效性的课题研讨。
本次课例研讨由课题组一年级陈雨老师展示《认识11-20》的课题。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组员师傅共同参加了听课活动。
整节课设计巧妙,即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又兼顾了对“小老师”的培养。
陈雨老师的新课导入结合了日常班级管理中所使用的积分制,调动学生积极性。课中也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课中以学生的观察、发现、思考、讲题为主线,用抢答、小老师展示、同桌交流、故事视频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学生互讲,学生互问的形式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尝试用数学需要表达数的组成和含义,争做“小老师”。
最后,课题组员点评本节课。首先,课题组成员对陈老师的课前导入的新颖表示肯定,对陈老师能将“小老师”贯穿课堂始终给予赞扬,并根据两位老师不同的课堂设计给予建议和改进措施。从课堂的学生表现,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小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从不敢说到敢说,从不敢上台到敢上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同时,明确今后的教学中“小老师”的培养在课堂中的意义和作用。
编辑:陈雨
审核:季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