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动态3】胸有成“柱” “锥”寻真知--记省规划课题组系列活动之初探农村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李老师
创建于03-27
阅读 14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新课标明确指出量感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教学应该从“对事物可测量属性的直观感知”和“对事物的大小及关系的直观感知”两个维度入手,培养学生的量感。近日,东源乡数学课题组负责人叶金花老师结合本班学生学情,以及可视化教学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量感。

00:14

瞧!孩子们做得多认真啊

       叶老师认为,“可视化”数学课堂是一种教学主张,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隐性的数学道理、数学思考和数学思维显性化,强调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让数学道理摸得着,通过直观表征让数学思维看得见,通过语言表达让数学思考听得到。

00:22


      动手操作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特别重要。动手操作,需要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还蕴涵猜测、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是促进我们空间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在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原来制作一个立体图形,要考虑的细节真不少呀!在画、量、剪、拼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成果吧!

        叶老师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具体操作、空间想象、构建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度量视域中洞悉度量本质,让学生对图形面积和体积计算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整个可视化教学活动过程中,叶老师做到了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并且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

        我们可以借助动手实践和图示表征,实现思维“可视化”,能够让隐藏于学生头脑中的想法显化、可见。基于“可视”,让数学量感的学习过程有迹可循,从而让孩子的数学素养得到发展。课题研究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的将继续“以教立研、以研促教、研教共生”,让量感课堂上可视化教学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改革实践中。

供稿:李梦茹

供图:李莎

审核:叶金花

阅读 14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