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节自我检视课的切片式分析”大组教研活动

123456
创建于2024-03-27
阅读 57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学切片分析是一种崭新的课堂研究方法,它以录像观察与现场观察相结合,以视频定性分析的方式,提取典型的切片——教学行为片段(录像片段),在分析时借助教学切片重现教学实践现场,以直观、真实的方式归纳出优秀的教学设计特点与要求,进而实现授课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与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教学切片分析,作为一种课堂研究方法,所有的工作是围绕着“教学切片”展开的,因此,教学切片课堂分析的核心工作是寻找有价值的切片。3月27日下午,人民路校区高二全体化学老师利用“切片教研”,总结教学得失,提升教学效率。

“切片教研”是从课堂教学的某一维度出发,或选择某一教学片段,进行分析并优化,从而归纳、生成教学设计理论,发现教学设计规律的一种研究。

张盼盼老师以《烷烯炔及其性质》为例,选取了以下几个切片:

①目标设计;②新课引入;③烃的物理性质和燃烧;④烯烃的氧化⑤烷烃的取代反应;⑥烯烃的加成和加聚反应;⑦课堂小结。

切片一:目标设计

了解烃的通性,体会烃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并能按系统命名法对烯、炔进行命名;

熟知典型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能够书写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方程式;能够根据加成产物判断烯烃、炔烃的结构;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能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切片二:新课引入

切片三:烃的物理性质和燃烧

       反思:烃的燃烧通式的相关计算应放到以后再说,此处不应提及,讲不透。

切片四:烯烃的氧化 

    

切片五:烷烃的典型反应

切片六:烯烃和炔烃的典型反应

切片七:课堂小结

各位老师互相讨论,思维碰撞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收货颇丰,以后多关注“关键教学能力”,把切片放大,将经验型教研转化为实证型教研。教研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行走在教研路上,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诗意,踏实前行,一起向未来!

阅读 5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