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在第四小学计算机室进行课题研究课展示与研讨。由林香老师与五(5)班学生一起学习《有趣的数学世界》。
一、学前导入
1.展示scratch设计的乘法计算器:输入数1为20,输入数2为50,得出积的结果为1000。
2.讲述该数学模型的设计过程:
A确定数学模型类型;
B确定数学模型的解题思路和过程;
C通过scratch设计数学模型。
二、课堂学习
1.教师采用语言为学习“询问····并等待”和“将····设定为回答”两种指令积木进行引导:
师:在做一道数学题目前,我们需要得到题目的具体数据,才能让我们的数学模型建立起来,这里面就需要我们通过scratch设计友好界面,让我们的题目得以完整。这将使用到“询问····并等待”和“将····设定为回答”两种指令积木。
2. 认识“询问····并等待”指令积木:
(1)新建变量 ;(2)添加变量名
3. 展示两个积木指令的使用:
(1)针对输出结果前的数据判断:
如果(条件成立)那么
输出内容1
否则
输出内容2
4.展示学前导入的scratch程序(乘法计算器),让学生简单了解数学模型的编写步骤:
5.学生以小组交流合作形式,依据乘法计算器的数学模型,设计“鸡兔同笼”的数学模型,教师巡查指导。
三、课堂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点评要点:
1.提问的界面是否友好;
2.条件判断是否正确;
3.输出结果是否友好。
4.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建立数学模型解题库,如建立:
A长方形面积周长计算模型;B正方形面积周长计算模型;C四则运算计算模型;D乘法解方程计算模型。
林老师通过趣味性的导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求知欲。
林老师巡视指导学生作品,针对性的辅导。
学生展示作品,并谈谈操作步骤和心得。
林香老师进行课后反思:在整节课中,由于讲授时间短,介绍教学内容少,只是通过乘法计算器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参考,能够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时间学会独立探索、交流合作,掌握编程的逻辑思维。而相应来说,学生由于思维想法的差异,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会存在依赖掌握较快学生的帮助,而造成掌握较好的学生更加了解数学模型的逻辑思维,而掌握较差的学生还存在不会操作。
信息科组教师对林老师本节课在课堂上学生的操作、时间把握等进行点评。
最后,胡晓微老师对本节研讨课进行总结。
编辑:林香
图文:课题组成员
时间:202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