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打了疫苗,但孩子还是被感染,于是,有些家长就觉得是疫苗没有作用,或者是疫苗失效了。事实,其实不是这样的。
疫苗怎么“没有用”?
1️⃣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的致病原:
首先,病毒的变异能力极强,在不断地变化,比如新冠病毒,从我们熟悉的德尔塔毒株,到目前正流行的JN.1系列变异株,新冠病毒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
而一种疫苗的从研发到实验,再到最后的上市,所需要的时间非常长,很难完全覆盖已经变异的病毒种类。
其次,在研发疫苗时,也会优先基于当下主要的致病病菌,进行研发。同一种疫苗也会因种类不同,对致病原的预防有些许差异。
2️⃣个人因素:
对于因遗传、疫病等因素,而对疫苗无法产生应答的孩子来说,即使接种了疫苗,也不会产生应有的抗体和保护力。因而,这类孩子在预防疾病时,只能采用最基本的手法如勤洗手、勤通风等。
当孩子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HIV等,或是需要接受化疗、血液透析等,也可能会导致疫苗的保护效果有所下降。对于这种孩子就需要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并及时补打加强针,保持抗体水平。
另外,由于每个人对于疫苗所产生的免疫反应有不同,因此在产生抗体水平上,也会存在有高有低的情况,甚至会出现相差10倍,甚至更多的情况。抗体高的孩子,防御疾病的能力就越强,反之亦然。
3️⃣没有正确接种
有些疫苗是具有一定的保护期的,当他们在人体内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在达到高峰后,会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减退,并失去作用。当抗体消失后,孩子就有可能因此感染疾病,比如流感疫苗,在接种1个月后体内抗体水平达到高峰,3个月左右后抗体水平就会开始下降了。这类疫苗,就需要定期接种。
还有一些疫苗如百白破疫苗,需要全程接种后,才可以产生充足的抗体和良好的免疫效果。倘若孩子没能全程接种,就有可能导致孩子体内的抗体不足,令孩子变得容易患病。
实际上,疫苗的意义,不仅是预防感染,更是为了预防重症、死亡。家长对于该给孩子打的疫苗,一定要带孩子去及时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