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起早早来园吧。
来园人太少,故事开始
讨论:1.为什么会迟到
2.帮迟到的小朋友想办法
思考:
?
早早来园计划:
1.计划
2.记录时间
3.怎样记录时间(认识操作闹钟)
一起行动吧
1.穿衣服
2.进食
3.家园共育
计划修改
路程影响,7:00变为7:00--7:15
统计图
课程故事,首先要有意义。
价值:
对幼儿:经验的提升
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对家长: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学习方式
对园所:宣传、教师队伍成长
误区
问题一:
主题活动涉及多领域(向外延伸,多点式)
课程故事,更多是一个领域的(一条线)
问题二:大空泛
问题三:
有重点的阐述
1.问题解决
2.小朋友的变化
课程故事重视反思——再反思
区别:
随笔:便签式
观察记录:针对某个游戏(看见并描述无连续)
课程故事:站在儿童视角记录(一条线有联系)
课程故事: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幼儿的观察、理解与反思
学习故事:发现学习行为,分阶段的游戏/学习的突破达成,主要是学习评价
游戏故事:聚焦幼儿的游戏,分析解读游戏行为
1.班本课程与课程故事的区别:
班本更多是老师的预设课程,一般设计五大领域
课程故事是生成性课程,一般是一个点深挖
课程故事可以是班本课程的一个小案例
2.课程故事与游戏案例的区别
游戏案例:例一个玩具的三阶玩法,记录不同阶段孩子的玩法过程和评价(我不认同,与我们写的游戏案例不一致)重视分析
课程故事:追随儿童的课程开展,重视反思
3.比赛要求:课程方案——课程故事
按比赛的要求去做,实际的课程故事,不需要提前预设,
课程故事,
例:在《早早来园记》中,更多偏向探究性
我的思考:
反思里面的反映出:
困难与问题、教师的思考、策略与支持
讨论:(我的思考)
1.说一个真实的兴趣与问题
《迈克捡到一个词》,对词语感兴趣,问:什么是词语?
2.说一个问题加问题
在阅读中找到一些词语,发现了字母和标点符号,问:这是字吗?
另一位老师:吃饭,莲藕拉丝,龋齿,如何去开展
有个案例:《数牙记》
另一位老师:偷看小朋友拉粑粑问题,幼儿讨论的问题①力气大,所以拉得多②动物大便
建议利用绘本去研究(适合做课程故事,但不适合做主题活动)
另一位老师:
娃娃家切橘子皮发现的问题:
①橘子皮可以吃吗?
②橘子皮里面的水为什么会辣眼睛
③橘子皮为什么会有小气泡(沉浮实验)小气泡像游泳圈所以可以漂浮
④煮橘子皮发现沉浮问题
这个案例,有许多的点,可以做班本或主题教育;可以聚焦产生问题与再产生问题的一条线,比如气泡,老师的提前备课及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