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缘起
春天来了,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区寻找春天的痕迹。在寻找过程中,幼儿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物“烂橙子”。烂掉的橙子上长出了一层绿色和白色的毛毛,其中一位幼儿一下就道出了这是“橙子发霉了”……由此引发了幼儿间的趣味对话。
小发现💡~橙子怎么了?
我们的思考🤔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橙子🍊的变化,他们大胆猜测、讨论,而作为老师我们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指南》可以看出孩子们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关于“霉菌”这一有趣的现象,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带着问题我们一起踏上了寻找答案之旅。
探究一:什么是发霉?
孩子们带着好奇,开始了对霉菌的探究。孩子提出疑问什么是发霉呢?“什么是发霉啊?”“我要回去问爸爸妈妈”“霉菌就是发霉了”幼儿了解到食物放久了是会坏、会发霉的,即使是再喜欢的食物坏了、发霉了也不能够再吃。同时,因烂橙子照片在一体机上的展示,幼儿说“这个照片好像只眼睛”……所以,引出班会活动《主题活动名称的由来》,“烂橙子上的霉菌像什么”开起一阵讨论。
名字由来
幼儿1:我觉得它长得好像个蘑菇。
幼儿2:我觉得它像雨伞。
幼儿3:像雪花。
幼儿4:我觉得像甜甜圈,那个绿色和白色的地方就是巧克力和果酱。
幼儿5:长在橙子上的甜甜圈。
👦🏻👧🏻幼儿的想法非常丰富,最终投票确定主题活动名称为:长在橙子上的甜甜圈。
探究二:如何观察霉菌呢?
带着问题,我们和幼儿进行探究,最终我们决定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霉菌?以直接体验的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并去验证了自己语言的对错,放大镜和显微镜都能够看到霉菌,只是,不同器具下看到的霉菌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放大镜下幼儿看到的是一根根的白毛、灰毛,显微镜下幼儿看到的是“霉菌的细胞”。
显微镜🔬下的霉菌
幼儿1::我感觉显微镜下的霉菌和绘本里的霉菌长得不一样诶!
幼儿2:显微镜下的霉菌没有眼睛和嘴巴。
幼儿3:绘本里的霉菌好可爱啊!显微镜里面的霉菌就像个黑豆豆。
幼儿4:我看到的显微镜里的霉菌是有两个圈圈的。
探究三:为什么很多东西都会长霉?
经过“霉菌”活动一段时间的开展,幼儿园其他班老师对此也有所耳闻,对霉菌非常感兴趣,时常会把一些发霉的物品送到我们班的展示台,如坏掉的水果、班上的植物书签、焉掉的玫瑰花等等。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很多东西都会有霉菌?”于是,接着开展了绘本活动:《霉菌来了》
在语言活动绘本欣赏《霉菌》节选的基础上,我班开展了一次亲子活动:完整欣赏绘本《霉菌》,并请幼儿家长以视频的方式记录幼儿的所感所惑。
感受1:霉菌是个贪吃鬼。
感受2:发霉的食物吃了会中毒。
感受3:霉菌总是偷偷摸摸的。
感受4:霉菌也不全是坏的,也有好的。
疑惑1:怎样才能不让霉菌吃我们的食物呢?
疑惑2:除“黄曲霉”外,还有哪些其他的霉菌?
我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的猜想主要集中在空气、时间、水分和温度四个方面。
为了印证猜想,我们决定通过实验的方式将结果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
▷面包发霉实验
看到这里,你以为故事就结束了吗?不!孩子们又有了新的问题。 “怎么才能不发霉呀?”“所有霉菌都是大坏蛋吗?”探寻“霉菌”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