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乐向“黔”行
  喜山乐水向“黔”看
——贵州纪行③

高怀凤
创建于03-27
阅读 61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3月25日

午餐后,从苗寨来到镇远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风雨廊桥。

我们将从这里乘摆渡车进入古镇。

镇远古镇的名字很直白,镇远,威镇远方。

其实古镇得名也与其地理位置息息相关。

这里自古就是京城与西南边陲及周边邻国交流的必经之地。

它既是贵州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连接河水两岸的祝圣桥处处显出斑驳古老的意味。

半圆形桥墩在碧绿平静的舞阳河水倒映下形成了一个个自然圆。

走到祝圣桥中,迎面是檐角飞翘的魁星阁。

据说光绪四年时,这魁星阁刚刚建好,镇远便出了第一个状元,真是神奇。

从桥上下来,沿河岸漫步。河面碧波荡漾,潮湿且凉爽。

两岸游人不多,沿河店铺也少有人光顾。

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显得宁静安逸

春风拂过,披着鹅黄嫩衣的柳枝,婀娜多姿的舞动着纤纤身姿。

古镇不大,漫步其中,耳边不时传来河水的缓流声。

可能是旅游淡季,没有酒馆店铺的吆喝声,也没有人来人往的嘈杂声,这里的空渺让人感慨,真是休闲的好去处。

走累了,可以坐在河边石阶上歇息。

镇远坐拥山水,一条舞阳河穿城而过,四周则是连绵不断的青山。

碧如翡翠的舞阳河以曼妙的S形将古镇分成南北两岸,中间石桥相连,并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高空俯瞰,古镇如一幅山水中的太极八卦图,这样别具一格的布局既是天意,也有人为。

舞阳河穿城而过,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的独特景观。

古镇内的建筑沿山依水排列。古朴的民居沿着山势层层高升,街街相通,巷巷相连。

蜿蜒的水岸边,连绵的峭壁下,尽是大片灰墙黑瓦,飞檐翘角,古韵迷人的徽式建筑。

明朝初年,来自江南的屯军者和他们的后人们,将无尽的乡思寄托于故乡的建筑,故而处于西南边陲的镇远有了徽派建筑。

六百多年来,其后人循制而建,世代相传,逐渐形成今天镇远的建筑风格。

遥想当年,河边码头的明月之下,有多少游子曾经梦回江南?

站在舞阳河岸,有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河对岸有一处高耸的古建筑,不知何时修建。

继续前行,没走多远,竟然发现了河底隧道。

穿越隧道,就到了河对岸。

出隧道没走多远,就来到刚刚看到古建筑前,仔细一看,叫镇江阁。

镇江阁:位于舞阳河畔,是一处始建于明代初年的高大阁楼,现在的建筑为近代重修,规模宏大,上下五层,净高二十多米。

宽阔的舞阳河,是镇远的母亲河,不知流淌了多少岁月。

民居一栋连着一栋,紧紧邻在河畔,身在房舍之中,探探头就能看到碧绿的河水匆匆流过。

明清风格的建筑尽显古朴,远处青山横亘,青石板路已被磨得光亮。

看不到奔流不息的车辆,也听不到刺耳的鸣笛。

时不时就邂逅一座古牌坊,偶遇一栋古祠堂。

这古镇好像存在于时间之外,让人想就此留下,将时光封存,做镇远的江湖儿女。

古朴的民居沿着山势层层高升,一路都在不停向上。

镇远古镇沿河地势平坦而狭长,主要街道沿两岸一字排开,通过众多的码头与水面空间相连,形成了渗透效果。

巷道则与主路垂直,沿着山势向上延伸,形成了半鱼骨状的路网。

来到镇远总能感觉到它的安逸、闲适、自然。

时间缓缓流淌,街巷依旧那么安静,古巷城垣,石瓦青砖,以及那些散落在古镇各个角落的古建筑,无不在诉说昔日的文明与辉煌。

镇远之远,远在历史,小城的历史已经流淌成一条无尽的长河,源头的故事,早已散落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镇远,真的很远。她久远的历史令人怀想,她民风淳厚,环境纯美,与现代的诟病远远保持着距离。

当悠悠的神思从这座千年古城中回来,我感觉,镇远其实不远,因为她的美就在我们心中。

镇远就像一位纯朴清秀的古代少女,在水一方,宁静地端详着现代文明的世界。

镇远,黔省东部的一座边城,地名虽然阳刚,却是一处山水旖旎,风光迷人的地方。

从镇远古镇出来,已经日暮。乘车前往明日要去的地方——梵净山。

阅读 6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