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是有效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做好新课程实施,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升科学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离石区城内小学于3月11日-3月21日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科学听评课活动。
郭瑞芳老师执教《多样的栖息地》一课。这节课分为三个活动:首先让学生观察海洋、树林、草原等不同气候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它们生活在这里的原因,建立栖息地的概念;其次通过分析一个池塘、一个棵大树分别能为哪些生物提供栖息地,从而发现栖息地的多样性;最后通过分析四姑娘山、夹金山、卧龙保护区成为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栖息地对生物的重要意义。课堂活动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展示等多种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梁秀珍老师执教《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一课。课堂上,梁老师以一首小诗引出课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为例,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知道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上,教师引导有序,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意识;学生积极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有效互动,达成了学习目标。
贺文平老师执教《做个生态瓶》一课。 教学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一、认识生态系统;二、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生态平衡;三、理解并学习如何保护生态系统。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使学生通过学习达成多维目标。
课前三位老师精心设计了学习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归纳总结,更好地掌握当节课的知识点。
学校领导和同年级老师进行随堂听课,观测课堂教学情况。
课后,城内小学副校长刘志清和教研室副主任贾娟娟老师对三节课进行点评。刘副校长首先肯定了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课前充分准备实验器材,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并提出探究和实践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希望老师们认真学习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科学课上实、上好!
我们对科学课堂模式改革的探索虽然刚刚起步,但只要我们在大胆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就能在积极反思中不断成长;只要我们在认识上尽可能站得高一点,在操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将要求放得低一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得实一点、细一点,城内小学的科学教育必将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b47d247e0d69453e949cd40717d72dde.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d3092961284a4edeb33f165d62a5854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