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从磨中来  学在研中获
一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韶阳小学校本专业支援团队第二次活动

创建于2024-03-27
阅读 73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已至,万物始,岁序更替,奋楫笃行。为了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精准践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2024年3月26日上午,广东省邓莹源名教师工作室韶阳小学校本支援团队在浈江小学凌华锋主任、付紫君主任和浈江区实验学校黄玉华老师带领跟岗老师来到浈江区韶阳小学开展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校本专业支援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一是由杜瑞韵老师进行说课;二是再由杜瑞韵老师进行演课;三是团队全体老师进行集体研磨讨论修改、完善教学环节。

环节一:《长方体的体积》说课

        杜瑞韵老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困惑八大方面对《长方体的体积》一课进行详细的分析。整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学生通过拼一拼,摆一摆,议一议,算一算等操作活动中推导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而利用正方体的特殊性,理解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环节二:《长方体的体积》演课

        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师对教材的自我理解、教学理念的落实,凌主任把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划分扮演“不同层次的学生”配合杜瑞韵老师演课过程。

        杜瑞韵老师在上课伊始能关注二维面积到三维体积的联系与迁移,以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唤醒学生的原有认识,再抛出问题: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摆长方体的活动并把有关数据填入表内再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逐步发现计算小正方体的数量与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长×宽×高”,进而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后再推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设置了三道课堂练习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训练。在整个演课过程中,各位老师除了做好角角扮演外,还针对教学中出现疑点和难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环节三:集体讨论修改,完善教学环节

        首先,由凌华锋主任肯定杜瑞韵老师在此次教研活动的表现和付出,并针对演课活动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及开展课堂实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重难点。


       针对本课安排的教学活动及安排,跟岗教师各抒己见,首先是针对“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建议利用课件出示演示实验:控制好长、宽、高三个条件的不变量和变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体积变化,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为进一步自主探索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接着,通过用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这一环节,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对长方体的相关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解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正方体的个数”。即“长方体的体积=底层所摆正方体的个数×层数=底层一排的正方体个数×排数×层数”。学生通过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后更容易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推理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最后,建议利用对话形式根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关系推理的得出正方体体积公式,让学生感受到“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更有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此次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了集思广益,相互学习,解决教学之惑。期待下一次凌华锋主任与杜瑞韵老师同课同构的课例展示!

撰稿:姜丽燕

初审:凌华锋 黄玉华 付紫君

终审:邓莹源 陈剑

阅读 7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