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跨”之魅力   融“合”之美——跨学科寒假实践作业汇报活动

青阳
创建于03-26
阅读 111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知识是心灵的食粮,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在这个寒假,我们工作室的老师们精心设计了跨学科实践作业,旨在引导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力量,体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与碰撞。

        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何丽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于2024年3月27日晚上相聚腾讯会议,一同聆听老师们的实践汇报,感受跨学科实践的无限魅力。

实践出成果  汇报出精彩

         寒假已逝,但留在老师和孩子们心中的那份关于“数学+”跨学科实践性作业的探索,却如一首悠扬的交响曲,余音绕梁。当数学的逻辑与学科的创意在寒假特色作业中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场跨学科作业设计盛宴的设计小组的汇报。

(一)

数学与美育的交融

——《数学之韵 美育之花》


       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海口市琼山三小庄秀娟老师的小组成员以数学为基础,融入美育元素,设计了一份富有创意的跨学科作业,引导学生们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美育相结合,展现出数学之美。

        庄老师代表“数学+美育”组的设计思路从“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做的怎样”“碰到的困难”“困惑与思路”这5个方面向我们做分享。在汇报中,庄老师重点介绍了“做了什么”。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年级"数学+美育"跨学科特色作业的活动方案、作业内容、组织辅导、展示分享。

        

01:28

(二)

劳动中的数学智慧

——《融数之美 享劳之乐》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海口市第二十六小祁亚娟老师的小组成员将数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寒假里,学生们在家庭中参与劳动,通过计算、测量等方式,在日常生活的劳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祁亚娟老师代表“数学+劳动”小组做了以“融数之美,享劳之乐”为主题的跨学科寒假实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成果分享。她从任务分工、作业设计、投放布置和显示评价四个方面分享了小组成员在各自学校实践作业的实施过程。

       特别是在作业投放布置环节,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成效明显。首先做到校际之间共享资源,科组内部集中研讨;接着设计优化文本,统一投放和布置;在假期对接班级跟踪落实,即时指导;最后收集成果,展示和汇报。

      在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交流、分享、反思,有收获,也有不足。作业选材贴近生活,以数学和劳动教育课程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学生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作业文本设计规范、美观,投放及时,教师布置作业解读清楚、到位。     

       作业实施落实到位,教师全程跟踪指导,点拨到位。及时收集作业,有评比、有成果、有展示、有报道。

       最后,祁老师就作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引发大家新的思考和研讨方向。

(三)

量感的培养与提升

——《在"感量"中发展量感》

        量感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临高新盈中心学校赵瑞杰老师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量的变化,培养他们的量感和空间感。她让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深入理解概念,培育量感。

      在汇报中,赵老师先从概念汇报。“量感”是指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哪个实际物体的大小相吻合的一种感觉;“克和千克”量感主要表现包括两个维度,事物质量的可测量属性和事物质量的大小关系。

       赵老师说到,基于量感“克和千克”的作业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考查质量常见命题分析及对作业设计的启示,如学习“千克与克”后的常见练习题,其本质是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建立质量观念,感悟到“大数字+小单位”的存在;2.“千克与克”作业设计及分析对于标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的体验与感悟是基础,对“常见非标准质量参照物”的体验感知也是不可或缺的;3.对“千克与克”量感把握程度的评价尽可能地打开学生的认知通道,各种感官相互调动与协同,亲身经历、体验、直观感受质量单位并在头脑中构建接近的量,逐步建立质量的量感。

        最后,赵老师认为,量感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矫正的过程,需要“嵌入”身体,在特定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获取经验建立感知参照物,并基于此进行合理推算获取超越人类感知范围的“量”,让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质量量感更精确、更深刻。

(四)

美食与数学的奇妙邂逅

——《"制作年菜"的数学之旅》

        生活就像一盘菜,需要用心去烹饪。詹珍妹老师的小组成员以“制作年菜”为主题,在寒假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段数学之旅。指导学生们在制作年菜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食材的计算、成本的估算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詹老师代表“数学+制作年菜”小组做了以“制作年菜”的数学之旅为主题的跨学科寒假实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成果分享。她从6个方面分享“制作年菜”跨学科实践作业与实施:

        1. 作业设计意图。 一是小学数学跨学科实践作业的意义和价值。二是五年级寒假作业“制作年菜”的设计背景和目的。

       2. 作业设计思路。结合数学知识,确定年菜制作的主题和内容;融入其他学科,如语文、劳动、信息科技等,丰富年菜制作的内涵;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作业实施过程。 活动前准备,实践活动,分享收获。

       4.作业评价与反馈。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

      5.案例分析与启示。分析“制作年菜”作业在跨学科实践方面的体现,总结作业设计和实施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类似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借鉴。

       6.成果展示。在“制作年菜”活动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语文知识、劳动实践以及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够巩固和拓展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引领与启示  评价探深远

       何老师对各位老师的汇报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这些跨学科实践作业不仅设计新颖、富有创意,而且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她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优化评价量表,按要求细化活动方案。最后,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更多可能性。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通过这次跨学科寒假实践作业专题研讨,我们不仅看到了老师们的用心与智慧,也感受到了跨学科教学的无限魅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跨学科实践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让他们在跨学科的学习中不断成长。

阅读 11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