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于是从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出发,我们开启了一系列活动《有趣的昆虫》从昆虫的名称、外形特点到昆虫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中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昆虫世界的奇妙与乐趣。
课程网络图
活动缘起
在活动室的窗帘后面,或者柜子边上,孩子们总会意外的发现一些小虫,他们看到便会大声的喊:“老师,快看,这里有“臭斑斑”,其他小朋友们也总是生怕错过什么,凑过来看一看。这些小小的虫儿,对孩子们有着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讨论关于虫子的话题更是孩子们的乐趣,面对一个个的“小问号”,我们的探索课程“有趣的昆虫”也由此诞生了!
欣茹:啊,老师这里有虫子
宸尧:老师,是她发现的
浩坤:哈哈,这是臭斑斑
志航:看我一脚把他踩死吧
浩萌:不能踩,它臭的很
晨辉:快把口罩戴上
一起认识臭虫
那这到底是什么虫子?它叫什么名字呢?我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引导小朋友认识到这是“臭虫”也叫“床虱”“臭虫” 身体比较短胖,颜色是褐色,个体较小。它喜欢群居,怕光喜暗,多在夏季和夜间活动,人体稍有移动则停止吸血而隐藏它。它为什么臭呢,是因为它身体上的腺体,叫做臭腺,可分泌出含有特殊臭味的物质,这种气味是一种防御警告信号。
昆虫的分类
昆虫有益虫和害虫之分。为了帮助幼儿区分害虫和益虫,我们专门开展了《益虫和害虫》的主题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帮助幼儿了解益虫和害虫的生活习性,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观察、思考,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区分益虫和害虫。
昆虫模仿秀
通过模仿昆虫的动作,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平衡感。让幼儿自由选择想要模仿的昆虫,并尝试模仿其运动方式。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更多有趣的昆虫动作。
我知道的昆虫
我们通过阅读分享了绘本《昆虫》知道了多种昆虫的名称和外形特征,孩子们也在阅读、观察、讲述、表征交流中发展了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丰富了关于昆虫的自然科学知识,拓展了认知经验,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
我心中的昆虫
认识了许多的昆虫,也知道了什么是害虫,什么是益虫,小朋友们也准备动手来创作出自己喜欢昆虫。在了解昆虫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泡泡泥制作昆虫,用不同的线条色彩来装饰昆虫。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我通过展示昆虫图片、播放视频等形式,让幼儿们能够感受到昆虫的多样性和神奇之处。从幼儿们的反应和表现来看,他们确实对昆虫的兴趣比较浓厚,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他们能够初步描述昆虫的特征和习性。在模仿昆虫动作的环节,幼儿们表现出极高的兴趣,纷纷模仿出各种有趣的昆虫姿态。但是,有的幼儿对于昆虫和动物的区别了解的不是特别清楚,这个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为幼儿区分讲解一下。同时,我也发现有些活动组织得不够紧凑,导致时间利用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活动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在本次活动中,我鼓励幼儿们参与互动,通过表征、讲解、手工制作等形式,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幼儿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被动,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幼儿,通过个别指导和鼓励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昆虫的世界依然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结合幼儿们的兴趣和需求,开展更多与昆虫相关的活动,比如制作昆虫标本、一起了解认识多种昆虫,进一步巩固幼儿们对昆虫的认识。
图文编辑:何佳梅
班级: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