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互学共研促提升

许昌市南海街小学 焦肖红
创建于2024-03-26
阅读 77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探索多种多样、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在东区教研室的组织下,3月26日上午东区小数人齐聚许都路小学,共享一场同课异构式的微型课教研盛宴。

        首先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三位老师分别利用学生喜欢的冰墩墩、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和电影院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在数数中感受不同的数量情境,选择不同的数数方式,进而引出一百一百地数及10个一百是一千。在练习环节借助计数器,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感。许昌市文峰路小学的周雪琴老师整节课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衔接自然。练习题也是层层递进,有整百整百数、整十数、一个一个数、用计数器展示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达到了对学习目标检验的良好效果。许昌市学府街小学的栗梦尧老师侧重厘清一、十、百、千之间的关系,由点成线,由线到面,给同学们以直观感受,便于知识间的衔接。许昌市紫云路小学的张慧莹老师从电影院座位数量的估计和数,到小朋友的入场人数和退场后剩余人数的数,整个教学环节首尾呼应,主线完整,教会同学们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学会利用化繁为简的思想解决问题。

  其次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一课,四位老师充分利用学生二年级的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从不用方向观察物体。许昌市南海街小学的王梦珂老师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和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可能相同可能不相同。课堂总结时渗透了学科融合和思政教育,升华了课堂内容。许昌市新东街小学的雷偲艺老师利用新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了如何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得到图形,并且引导学生利用行、列、层等数学语言规范描述每一个小正方体的位置。新韩小学的陈云老师,充分借助教具,给学生直观展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在活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利用4个小正方体自由拼摆,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和概括,在学生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观察到的图形可能相同,可能不同。许昌市兴业路小学的李晓君老师引导学生先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形状不同,再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物体,形状可能相同,横向和纵向进行对比,教学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最后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一课,四位老师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出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中的圆柱,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测算、推理等方法总结圆柱的组成及特征。四位老师都设计了创造圆柱的小组活动,在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次深刻感知图形的运动与圆柱的形成过程,以及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联系。许昌市许州路小学的裴笑阳老师语言简洁有起伏,教态自然,特别是学生创造圆柱这一活动,活动要求规范,并引导学生自己创造、发现和总结。许都路小学的陈竹老师借助摸盲盒的游戏导入新课,注重对立体图形研究方法的复习,过渡语言自然,问题衔接有效,让学生利用特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圆柱,强化了学生对于圆柱特征的理解。东城区实验学校的戚松霞老师讲解圆柱的高和创造圆柱时,借助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同时注重知识的应用,练习中加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邓庄街道办事处李庄小学的张少歌老师在导入和讲解过程中特别注重圆柱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借助牙签盒帮助学生理解圆柱的高、生活中空心管的长、水井的深等也是圆柱的高,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整节课既有数学味儿,又有生活气儿。

  本次的同课异构式教研,让集体的智慧碰撞出新的火花,为新学期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新思路,相信小学数学组的老师们在今后的教研教学工作中一定转变观念,弥补不足,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阅读 77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