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活动进行时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项目化系列活动】第3期———我是“小小计量师”

创建于03-26 阅读44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指出:“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在数学学科以及跨学科领域上要落实学生的关键品格与必备能力的培育,项目式学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安小学数学组开展了项目化系列活动。三,四年级老师在新课标理念与“双减”政策的指导下,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目标,精心设计“小小计量师”实践活动。以下为本次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

我们的团队

黄建芳 马艳 刘璐 石海琴 张林霞 程晓倩

项目目标

        围绕课程标准,以大单元整体为切点,梳理提炼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并实践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项目来源

         “克、千克、吨”是我们本学期学习的质量单位,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到计量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生活中对于质量单位的应用十分广泛,商品袋上会标有物品的重量,去买东西时也要称重。那哪些物体的质量一般用克作单位,哪些物体的质量用千克或者吨作单位呢?除了克、千克和吨,还有其他的质量单位吗?古人是如何称重的?生活中的斤和两是怎么来的……一连串的问题涌现脑海。三年级的同学们就变身调查员,对质量单位展开了调查。

项目实施

(一)我是历史小博士

        很多同学利用互联网,查阅了与质量单位有关的历史文化:秦统一度量衡、世界各国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的由来、国际单位制等;还有相关的成语故事:半斤八两、曹冲称象、千钧一发等。

01:36
01:25

(二)我是生活观察员

        生活中的每种物品都有它的重量,可是有的很重,重得我们不论用上多大的力气都搬不起来;有的又很轻,轻得竟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对此,究竟哪些物体适合用克作单位、哪些物体适合用千克或者吨作单位呢?同学们经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收集了众多的答案。

        哪些物品的重量会用克作单位,哪些物品的重量会用千克或吨作单位呢?同学们用火眼金睛探寻了不少答案呢!

调查表

        调查中孩子们发现:用“克”做单位的物体一般都比较轻,用“千克”做单位的物体一般都比较重。

(三)变废为宝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生活垃圾。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同学们了解到:废塑料可以回收利用,重新加工成塑料制品;废纸也可以回收加工成再生纸。每个家庭一个周的时间会产生多少千克的可回收垃圾呢?同学们把每天家里产生的垃圾称重,做记录。回校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家里一周能产生的可回收垃圾的重量。将信息汇总后,大家不由感悟到:少用一次性用品,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垃圾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所以在扔垃圾时,要先进行分类。

项目成果

自制天平

变废为宝成果展

评价表

团队感悟

        项目组成员围绕教学改进多次研讨,同时邀请其他数学教师指导项目化课堂教学,季老师强调了在项目化设计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人成果和团队成果,同时肯定了项目实施的方向是正确的,本项目以单元视角下培育量感培养内核,提供学生大量且常见的素材,突出质量单位的关联,发展量感。

          “小小计量师”项目化学习活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基本载体,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聪明智慧的平台,同学们还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同学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也让同学们感悟数学之美的同时,用数学思维去创造多种可能!

阅读 4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