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又叫“痨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可以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以肺结核多见,侵入不同部位表现不一。
结核分枝杆菌
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1882年由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并证明为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全球广泛分布,是细菌感染性疾病致死的首位原因。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
结核杆菌是需氧菌,生长缓慢,但它对干燥、冷、酸、碱等抵抗力也很强,在阳光直射下,痰中结核杆菌需要经过2~7小时才会被杀死。
临床表现
临床潜伏期 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
肺结核
一、哪些人群易发结核病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在一生中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概率约为5%-10%,免疫力较低的结核感染者如婴幼儿、青春期、HIV感染者、老年人、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发生结核病的风险较高,且近一半的结核病发生在感染后一年内。
二、肺结核的症状有哪些
肺结核早期症状轻,不典型,容易与其它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混淆,经常被忽略而导致就诊延迟。咳嗽、咳痰≥2周,咯血或血痰是肺结核的主要可疑症状,具有以上任何一项症状者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等是肺结核的常见全身症状。
三、疑似出现肺结核症状应该怎么办
一旦出现咳嗽、咳痰≥2周,咯血或痰中带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应立即向班主任报告,并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检查。当周围有人被确诊为肺结核后,要积极接受结核病的检查,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感染结核菌甚至发病。
四、如何预防肺结核
1、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2、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3、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幼儿园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4、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5、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肠结核
一、肠结核会传染,感染肠结核主要有3种途径
1、经口感染
多数是由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吞下含有结核菌的痰液使肠道发生感染。健康人与肺结核患者共进饮食、共享餐具,未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致使结核菌直接进入肠道引起感染。少部分是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或乳制品,而发生牛型结核分枝杄菌肠结核。
2、血行感染
肺结核原发灶的病原菌,可经血液循环播散至肠道。
3、直接蔓延
腹腔或盆腔內的结核病灶,可以直接蔓延至肠道。
二、肠结核起病缓慢,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下列症状
1、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可伴有腹胀。若发生肠梗阻或穿孔时,疼痛可突然加重。
2、腹部肿块:多位于下腹部或右下腹部(回盲部,肠结核的好发部位),有轻度或中度压痛。
3、排便改变:可伴腹泻或便秘,也可能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部分患者可有便中带血。
4、全身症状:出现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37.3~38℃)、盗汗(睡着后出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5、并发症:严重时可发生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结核性腹膜炎等并发症。
三、预防肠结核的根本是尽快控制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尽可能实现早期治愈
1、肺结核患者不要吞咽痰液,并尽可能保持大便通畅。
2、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
3、牛奶或乳制品必须经过规范的消毒杀菌过程才可以食用。
4、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感染。
5、积极锻炼,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