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椰博小学骨干教师参加海口市骨干(培养对象)省外研修课程建设能力提升培训

薛晶
创建于2024-03-26
阅读 120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提升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专业能力,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椰城优才计划”的意见》《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以及“椰城强师”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推动我市教育振兴发展,我校陈丽梅、庄海波、薛晶等三名海口市骨干教师参加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组织2024年海口市小学骨干教师(第一期)课程建设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旨在帮助海口市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和学生观,提升参训骨干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

    3月25日上午8:30,在云宙老师和徐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三位椰博教师和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都按时抵达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65号楼二楼报告厅参加开班典礼,参加开班仪式的领导分别有:扬州大学教科院杨咏书记、扬州大学教科院曹玉兰副院长、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杨珂主任以及扬州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办公室田萌主任。

    椰博小学三位骨干教师到达扬州大学合影。

      开班典礼在田萌主任的主持下逐项进行。 

    首先,扬州大学教育科学院杨咏书记对扬州大学进行了简单介绍。扬州大学历史悠久,办学成效显著,也是一所领先改革,高质量发展的高校。杨书记说,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 

    接着,来自海口玉沙实验学校的杨柳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学员,都是一本本力争上游的传记,一个个专注拼搏的灵魂,平台已经搭建,让我们以此为起点,出发,让我们以此为力量,借力起飞,让我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

    3月25日上午专题讲座--《学校校本教研的设计与组织》

    林俊,扬州市育才小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省特、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林校长分别从工作室层面的教研和学校层面的教研两个案例,阐述了团队的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林校长的讲座可谓是干货满满,既真又实,让我们很感动,但感动要落实到行动,把所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借用林校的话与大家共勉,让我们:通过阅读积淀底蕴,通过实践增长能力,通过思考形成观点,通过写作锤炼思想。乘风破浪踏歌行,策马扬鞭奔新程。

      3月25日下午专题讲座--《“育见美好”校本课程的构与实践》

    李吉银,扬州市育才小学西校区校长、正高级教师、省特、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林校长把“育见美好”分为三个含义:一是“遇”,即遇见,是开始;二是“育”,即培育,是过程;三是“愈”,即更加,是结果。

    培训有尽时,学习终无涯。课程建构是一个漫长的优化历程,相信今天的培养一定能给大家带来新的认识与思考,也相信接下来的培训会给大家带来思维上的碰撞,擦亮老师们心底的那束火花。

    2024年3月26日,满怀着希望与憧憬,满载着收获与喜悦,我们来到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万物复苏春来早,奋力求索正当时”。

    走进梅岭小学西区校,梅香春色,绿意盎然,教育的美好尽入眼底。或是教育的足迹,或是教育的文化......以梅花为精神图腾,引领师生追求“雅致、高洁、祥和、坚韧、争先”。

    本次为我们培训的是刘志彪校长,培训主题:“三不四了”小学数学轻负高质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


    刘校长从问题溯源讲到:教学规范“缩水”,课堂“高耗低效”,教师各自为战,作业管理无序,上课多。补课多,作业多,师生、家长负担重的不良现象。从中引发思考:

1.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2.小学数学“学科减负”之路该如何走?

3.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轻负高质”教学改革校本实施路径?

4.如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落实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根本任务,使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翟裕康老师引领下的“三不四了”研究团队40年小学数学“轻负高质”校本教学改革为此提供了生动的理论和实践样态。

    3月27日,在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65号楼二楼报告开展第三天的培训。

    上午的课程由陈萍教授为我们培训。“课堂是以世界为课堂,而不是四面墙壁以内的课堂”。首先,陈萍院长向我们介绍了扬州的历史文化,她从隋炀帝建大运河沟通南北,告诉我们要辩证看历史;从不同场合淮扬菜的地位介绍告诉我们作为四大菜系之一的淮阳菜上得宫廷国宴,下得百姓厨房;“春风十里扬州路”,她告诉我们多走走这座巷城,多观察了解砖雕砖刻,从而了解这座城。

一、民主课堂。善于掌握自己,做情绪的主人。

1、容忍儿童的弱点,延时谈话。

2、幽默是消除激动和气愤的法宝。相信学生身上是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老师严酷对待的。

3、面对儿童心理毛病,靠善良驱赶它。

二、自主课堂。全国高效课堂成功范式与变式。

“少则得,多则惑”。陈院长本环节主要通过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山东昌乐高中271课堂、上海闸北八中及扬州文津中学等五所课程建设有特色学校的成功案例进行讲解说明高效课堂特点操作流程及评价。让我们明白应把课堂还给学生,限时授课,构建和谐课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三、如何打造基于常态的健康课堂。

1、内化课程标准,强化目标意识,教学目标简明。陈院长通过《掌声》案例总结出教学目标评价“三细”。2、准确解读教材,找寻学生视角,教学内容简要。教学内容评价遵循适合、适度和适应的“三适”原则。3、尊重学生主体,放手探究实践教学环节简化。教学过程评价“三精”。4、整体驾驭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教学方法简便。通过案例《杨氏之子》理解问题数量上以少胜多,提问指向上有方法,了解语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明确适时适当评价,评价语简炼。并概括出学习方式评价“三动”及学习效果评价“三态”。

    下午陈士文院长的讲座在视频“广陵教育,赢在课程”中展开,他通过介绍主体阅读、国学教育、微课阅读、想象数学、全景英语等几十种精彩课程展示,引导我们展开对课程建设的思考。

    “教育已经成为智慧和自由思想最主要的障碍之一”他引用了伯特兰.罗泰先生话引导我们转变思维的重要性。陈院长在通过《曹冲称象》案例中关于曹冲的思维方式,结合阿基米德浮力原理的提出提醒我们教授课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转变思维方式,运用等量替换、化整为零、化静为动等方式解决问题。    

    陈院长也通过《西游记》《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等多篇文章引导老师们读书不要读死书,要善于思考,开化脑洞,让阅读走向更高的思维,将死知识用以整合,行程有意义的内容。

    讲座过程中,陈院长也多次通过一些开动脑筋的题目来和老师们互动,他充满幽默且扎实的讲座内容,赢得了老师们的积极互动。

    培训的第四天,我们来到了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曹玉兰院长和樊沁源校长带领着我们走进学校,她们诉说许多有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历程。江都区实验小学创建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园占地200多亩,现有100多个教学班,5200余名学生,近606名教职工,是江都区规模最大的小学。

     学校以“全面发展创特色,知能并举展个性”为办学宗旨,将“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办学特色,不断深化课程、课型、课堂改革,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一直秉持“培养幸福人生的创造者”的办学理念,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于1999年10月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红领巾创造工程学院”,开启了科学教育新征程。学校多次受到市、省乃至国家的表彰奖励。特别是当今,先后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红旗大队”称号。

    近年来,学校乘着“双减”东风,继续探索科学创新教育的新举措,提出了“1+N”科学创新教育模式,“1”是指国家课程中的科学课,“N ”是指在科学课的基础上开展的科技社团、红领巾创造节、校外研学等科技实践活动课。学校以“全面发展创特色,知能并举展个性”为办学宗旨,将“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办学特色,不断深化课程、课型、课堂改革,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一直秉持“培养幸福人生的创造者”的办学理念,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于1999年10月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红领巾创造工程学院”,开启了科学教育新征程。学校多次受到市、省乃至国家的表彰奖励。特别是当今,先后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红旗大队”称号。

    学校的“三叶草纸雕”特色校本课程尊重学生个性,在实践中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用,它丰富了校本课程的样貌,为学校“和实文化”落地生根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儒雅的丁宏喜校长做《大概念导向的课程与教学变革》讲座。坐听其言,学识之博渊,思想之深远,设计之巧妙,无不令人叹服矣。

    只见楼厅之内,素净雅致,装饰简约而不失格调,散发着现代感的清新气息,宛如一所高等学府的风貌。再听其校史介绍,方知该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风昌盛,令人赞叹不已。

    仪征实验小学的“乐仪”文化课程,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知礼守礼、乐学善思的良好品质。课程内容涵盖了经典诵读、礼仪教育、艺术欣赏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自我修养和审美能力。

    参观扬州市仪征实验小学后,老师们深受“乐仪”文化课程的感染。学校的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厚,学生们在课程中展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风貌令人赞叹。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更在无形中塑造了他们的品格和气质,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成果点赞。善学者明,善思者智。这次走进仪征市实验小学,走近名师课堂,一睹名师风采,现场观摩学习,带给我们的是源源不断的思考和永不止步的成长。

    美好的时光总是极其短暂,为期七天六晚的扬州学习之旅已接近尾声。3月30日下午,我们迎来了本次海口市小学骨干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的结业典礼。

    活动伊始,主持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办公室田萌主任为我们介绍了本次结业典礼的流程:

一、各学习小组代表做研修成果交流分享

二、颁发优秀学员证书

三、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曹玉兰院长做总结发言

    曹院长对本次研修培训活动高度认可,表杨了我们的学员能报团取暖,相互分享。同时,也对学员老师们提出几点希望:“真学,真干,醒的早,起得早,还要干得巧”。我们要加强学习和反思,学会阅读,博览群书,要行动起来,从“理想信念”下功夫,不能忘记自己的“教育初心”,共同为海口市基础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道虽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通过本次培训活动,我们认识到,要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植于心中,才能不断与时俱进。满满一天的培训,我们也都认真聆听,详细记录,并且积极思考交流,决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以研促教,共思共研,深耕课堂教学,不断探索生本课堂新途径,夯实减负增效新工作,在教育事业的康庄大道上坚守初心,踽步踏歌。

    从琼赴扬,千里不止,六十余人,舟车辗转,造访非易。遇盛世兴教,党政发力,始有此行。我辈自当广学博取,敏思勤问,为海口教育之发展,尽心尽力。

    此次培训圆满结束了,但我们的教育与学习之路永无止境。我们聆听了大师们风趣、详实而又接地气的讲座,跟岗学习了三所优质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学校文化,我相信每一位学员都有所思,有所获。让我们带着这份收获和对教育的热爱,继续砥砺前行!


图/文:  薛晶 陈丽梅  庄海波

初审:邓惠丹

复核:  邢钰婧

终审:刘坚

阅读 120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