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三⾥远,别是⼀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咱们班同学们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
春节
02号 洪博宸
时光匆匆,转眼春节来到了我们身边。每年的这一天,到处欢天喜地,喜气洋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春节里特有的笑容,明媚而幸福。
走在浓郁春节气氛的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房屋、路灯和树木,都挂上了又红又大的灯笼,街上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辛勤劳作一年的人们忙碌地穿梭于一家又一家的年货店中,铺里面的年货琳琅满目,有着金边大福字的,金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两旁的大红鲤鱼栩栩如生。
这时,东边响起了鞭炮声和锣鼓声,顿时人声鼎沸,我也随着人流走去。啊!原来是舞龙队正在表演。一条十米长的金灿灿的庞然大物----龙,铜铃般的大眼睛瞪得像碗口一样大,张着血盆大口,样子可威风了。舞龙人举着泛着金光的长龙,行云流水般转了一圈,然后慢慢加快了脚步。随着他们的步伐越走越快,长龙在他们手中左抡右挥,不一会儿又在半空中不断翻转、跳跃、冲奔、扭动,最后直冲去霄,满街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看向天空,我的心也跟着提到嗓子眼了,生怕这条龙好像真的要挣脱飞走了。这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原来是人群中走出了一个大叔,手举“火球”在大龙面前不停地抖动,龙头随之直冲“火球”,凶狠威猛地摇头晃脑,似乎要一口吞掉这颗“火球”,就在长龙势在必得之时,火球也不甘示弱,突然凌空一闪,躲过危机,长龙也不甘心,纵身一跃,一个摆尾,转到火龙面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掉了火球,顿时“火球“在龙嘴里燃烧,人群中再次爆发如山洪奔泻的掌声,此起彼伏......
踏着欢快的步伐回到家中,家里也已经焕然一新,全家人已经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看电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随时春节晚会的钟声敲响,一声声爆竹响起,噼里啪啦,震耳欲聋,一束束烟花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天空顿时变得五彩斑斓,有的烟花冲上天空如同花蝴蝶般纷纷扬扬洒落下来;有的烟花冲上天变成了牡丹花、菊花,犹如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还有的烟花冲上天后变成大大的“笑脸”,仿佛在向大家说:“新年快乐!”春节的味道继续在这烟花中绽放开来。
我爱春节,这是一个多么热闹,喜庆,欢快的节日!
年
04号 何淑淇
除夕的夜晚,天空中十分的热闹,朵朵烟花在空中绽放着。随着“咻咻”的声响,一朵朵烟花直冲云霄,在空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在地面上,鞭炮看到空中烟花绽放,似乎有些不甘,于是发出“噼里啪啦”的巨响,似乎很想顶过天上的烟花。
我家旁边的公园里,一只气势非凡的金龙正在倒腾着,只见它突然猛地向前一蹿,接着又翻了回来,往天空盘旋着,好像随时都要飞到云端上去。这时,又有一只红彤彤的巨龙出现,它正在追赶着一个巨大的金球。金龙看到那个大金球似乎也十分的兴奋,也去争夺那颗大金球。它们一金一红两条龙追赶着那颗球,那颗球也是不停地在空中滚动,似乎也不想让它们追到,最终金色的那只龙略胜一筹,得到了那颗金球,他在空中翻腾着,向另一只龙炫耀着。
我弟、我表妹还有我表哥看到外面如此热闹,他们也想加入进去。他们三个飞快地冲到屋子里,没过一会儿,他们三个一人扛着一个“加特林”跑了出来,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他们点燃了引线,随着一阵白烟的消散,“砰砰砰”三声巨响后,一束束烟花如同一发发炮弹似的,从炮筒中射出,烟花在空中绽放,使整个夜晚亮如白昼。
这时,我的小舅回来了,他在一块空地上放了一个三角形的盒子。我弟、表妹和表哥都已经放完了,便围在那个三角形的旁边,好奇地看着,只见小舅突然从里面抽出了一条引线,这三个人立马吓得退到了一边,小舅迅速点燃了引线,然后退到了一边。只见那个三角形的盒子,喷出雨点般的火花,火花先是小小的一簇,紧接着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突然一个光点从火花中冲了出来,往上飞去,在空中炸开,接着又有许多的光点飞到空中,这就如同孔雀开屏似的,好看极了。别看这个三角形盒子是个小型的烟花,它也是分层的烟花,这层是一个景象,另外一层又是另一个景象,简直是美极了。
除夕的夜晚是热闹的,是美丽的,是团圆的。
家乡的风俗
05号 严炜博
蛋皮肉燕是南平一带人们过春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即使家境再窘迫或忙的不可开交的南平人也会买上几斤猪肉,鸡蛋,面粉,葱花和砂糖做成蛋皮肉燕,若是哪家年夜晚饭上没有这道菜,那这个年都不是完整的。
每每春节,南平处处响起沉闷的打糕声和清脆悦耳的油炸声。十里飘香,常引得孩童们踩着木凳趴在灶台上驻足观看,闻着锅里的香气,想象着放进嘴里的口感,就不自觉的吞口水。
春节伴随着一阵阵清脆而有力的鞭炮声和邻里相亲的问候声来到了我们身边。幼时,每当鞭炮响起,我赶忙捂紧耳朵,心中却又一阵压制不住的喜悦,这种感受我也只有在过年才有,那种喜悦随着一声声“新年快乐”如大海中的朵朵浪花拍打着我的心。
外婆将水和面粉和成面团,再加上几勺砂糖,放入石缸中反复捶打,这一步需要家族中许许多多的人反复捶打,直到石缸里的面团打到咬下去可以拉丝又富有粘性,费时又费力,这时候我外婆就闲了下来,接待来往的客人,他们用带着口音的浦城话说着......,其他的我也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外婆和他们说了很多话,回来我问外婆为什么要聊这么久。外婆笑着说:“这叫拜年!”。
外婆将猪肉剁成肉馅,撒上葱花韭菜,倒入花生油,用手把馅料抓拌均匀,抓起一小团肉馅,肉馅在她手中慢慢变成了一个圆球。正当我沉浸在外婆灵巧的手法中时,“轰~”的一声巨响把我拉回了现实,紧接着又是两声,顿时周围响起一阵敲锣打鼓声,四周的环境变的躁动起来,当时的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的惊慌失措,外婆却变得异常严肃,用水洗净了手,拉起一旁的我来到了大门口,此时街道上已经人满为患了,只见前头十二个人扛着一个雕像,是个女生,她双眼微迷,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她身着素色长裙,头戴紫金冠,袖口宽大,纤细的玉手时隐时现,上面带着翠绿色的玉戒,脚上穿着似宝石般的高跟鞋,身下十二个人扛着架子,小步慢跑的穿过一条条街道,身旁六个人在一旁敲锣打鼓,穿过一户户人家,最年长的老人要拿鞭炮在门口燃放,是为了希望辞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算上妈祖,总共七尊雕像,群众在两旁拍手叫好,热闹非凡。后来我才知道最前头那个叫妈祖。
我看着身旁的外婆,只见她闭着眼睛,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动着,我虽然不太懂,却也跟着学了起来,直到声音慢慢远去,才带着我走回了厨房,肉馅已经都做好了,先前打的面饼也放在了一旁,外婆拿起一个薄薄的面饼,大小和我的指甲一般,外婆把肉馅包了进去,看起来跟汤圆似的,外婆把花生油倒入锅中,再放入肉馅,油和面饼接触的一瞬间发出了紧密而又清脆的“呲拉”声,随着外婆放入的越来越多,锅内也变得拥挤起来,声音也越发的紧凑,不一会儿就炸成了金黄色,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外婆把它们一个个用勺舀了出来,外公也从另一边的锅中拿出了一张张蛋皮,用蛋皮包了起来。蛋皮肉燕也终于做好了,我拿起一个就往嘴里放。蛋皮和葱花加上焦香的肉馅,油花在嘴里炸开,似人间美味,超级满足。
小时候的事很多都记不清了,可过年蛋皮肉燕我却一直记忆犹新,因为它连接着我的亲人和我的家乡。
拜天公
07号 洪裕涵
一转眼,便到了除夕。拜天公是我们家这个日子最重要的事。是闽南地区最盛大、最重要的民俗之一。相传正月初九是“天公生”即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会举行最隆重的祭祀庆典来庆贺,求天公赐福,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厦漳一带往往在初九举办,泉州的部分地区也有在除夕举办的。
吃完年夜饭,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奶奶是总指挥,让爸爸搬来红桌子,他把桌子擦得锃亮锃亮,挂上绣着金玉满堂的围布。爷爷把提前炸好的醋肉、醋排、炸鱼等一盆盆摆在桌上。拿来一只鸡(鸡头朝上)、猪肚、整条炸鱼、墨鱼等摆放在一个大圆盘里。还有一整只烤乳猪也乖乖的躺在桌上恭候。妈妈拿来水果和一些糖,我给每项贡品都贴上红纸。全家都是踩着呼呼的脚步声不停忙碌着,整个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整整齐齐。弟弟看着供桌俏皮地说到:“我看今晚老天爷要大饱口福了!”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最后,奶奶在供桌前呈上两盏好茶和两杯好酒。并插上三炷香,点燃两杯蜡烛,表达对天神的敬意与祈求,又摆上两个凤梨,凤梨闽南语谐音“旺来”。象征子孙旺旺来,闽南各种拜拜场合可都少不了它的身影了。就这样一切准备就续。
零点的钟声响起,拜天宫的仪式正式开始,每个人的脸上都显出庄严肃穆的模样。我们双手合十虔诚的祈祷着,就连平日里顽皮的弟弟也不再吵闹。奶奶站在桌前,我在旁边双膝跪地,双手合十面对桌子。奶奶用闽南语轻声念到:“弟子......阮孙在......保祐......”整个餐厅好似静止了一般,只听见那轻声的祷告。大家跪在垫子上,神色庄严,眼睛微闭,低声祈祷着,双手合十上下微微摆动着,郑重的缓缓的叩了三个头,而弟弟不管三七二十一像活塞一般不停的磕着头学着大人:“我要乐高玩具车,我要小飞机,我还要......”
接着要去烧金纸了。用金子折成的“金元宝”、“天公帽”装在几个巨大的红袋子里,我们一起搬到楼下。“爆竹声中一岁除”,爸爸已燃放起了爆竹,弟弟也兴奋的在不远处放起了烟花。我们将金元宝点燃一个接一个放入金炉中,火焰熊熊照亮夜晚,烟花束束飞上天空绽放出五彩的艳火。炉火越烧越旺,明亮的火光映照着我们的脸庞,温暖了寒冷的夜,那燃烧的火焰寓意着来年的运势红红火火兴旺发达。时不时有几点火星飞上那深蓝而被烟花渲染得多姿多彩的天空,带着我们虔诚的心传递给上苍。不远处也有许多烧金纸的老人,我们互相真诚的问候着,祝福着,拿出糖给对方“甜一下”......
这便是闽南地区拜天公的习俗。有人认为那是一种封建迷信,而我并不这么认为,拜天公是人们对神明的敬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对家人,对自己的爱。这是古老文化的传承,激励我们世代子孙勇于拼搏,奋勇向前!
在家乡,过大年
22号 陈心辰
广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咚咚咚将!”的鼓声仿佛敲击在我的心上。平日宁静的小村正举行着大年初一的舞龙表演。
人们的目光早已聚集在了广场。此时正中间站成两队的人身上,只听随着令人亢奋的音乐,击人耳膜的鼓声伴奏响起,他们双手举起木杆,两条一红一黄的威龙霎时出现在了人们眼前。它们如墨般的眼睛充满神彩,金黄的龙角直指苍天,口中含着颗金珠,是那么神圣、威严。他们分开在广场两侧,只留正中唯一的人举起金色龙珠,挥舞起来。他一会儿侧着身空翻,一会儿举高手绕圈奔跑,每一举一动,都正卡在鼓声的节点。两侧两条龙这时也随之舞动了起来,他们随着龙珠的方向,摇摆金黄的龙尾,追随珠子不断向前。演员们时而伸长手臂,时而绕圈跑动,龙身旋转,龙尾摆动,一红一黄两个身影就这么在空中飞跃,蜷曲又伸直,速度欲发的快,龙身忽飞忽落,终于,这场无比气派的表演被推上了一个高潮,龙头从龙尾下穿过,随后随着龙珠的方向表演神龙摆尾,直冲云霄,演员们挥洒汗水,绕着场子奔跑了起来。
“哇!双龙戏珠。”“好壮观的中国龙!”我们激昂的鼓掌,如雷贯耳的掌声充斥着人群,孩子们蹦跳起身,大人们笑容满面。还有个孩子因为身高不够正用力踮着脚往人群里面看呢,喜气洋洋的氛围巧然生出。而这时广场上,两条威龙正并排朝龙珠的方向赶着。每当龙头靠上龙珠时,鼓声便紧凑加速,有了些距离后又放慢,这一快一慢的节奏使所有观众都下意识屏住呼吸,聚精会神的看着,心底的情绪被轻易带动。好像下一秒巨龙就要含住龙珠了。终于,巨龙转了最后一小圈后缓缓停下,台上所有人一起鞠了躬,落了幕。可观众们依然沉浸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点燃了一串串鞭炮。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渐渐炸响。孩子们捂上了耳朵,欢乐的笑着。
舞龙这民俗活动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团团圆圆,普天同庆。祝愿龙年快乐,万事如意。
家乡的风俗
28号 苏泓锦
“请神游街”,可能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而我在今年又一次见到了“请神游街”。
每每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我表姐那儿(莲花二村)会锣鼓喧天。那天下午,只听楼外传来“咚!锠!锠!咚咚咚咚!”这时我把头伸出窗外一探究竟,一群几十来个人正敲锣打鼓,十分热闹。我“唆!”一下跑了下去,见大家都点了香,于是我便也有模有样地用蜡烛点燃了香,我问爸爸:“这是……?”爸爸笑了笑说,“你忘了?这是请神游街呀!供大家祈祷,祈福,让人们粘粘福气,来年可以顺风顺水呀!”爸爸话音刚落,前面几位抬着财神的人,正用九牛二虎之力,用力把供财神的轿子摇来摇去的,让大家都能粘到财神爷的财气。只见轿子上端坐的一位头发和胡须雪白如银,头戴一顶如意帽,身披锦绣,面带笑容,手里还捧着大金元宝的老者,他就是“财神爷“。而后面陆续还有关帝公(武财神),供做生意的祈福;天上圣母,保佑母性和孩子健康;保生大帝,供大家祈福身体健康,等各路神仙来让大家粘福气,供大家祈福。
请神游街的人群浩浩荡荡地游走于各个楼幢,有的敲锣,有的打鼓,还有几十个大妈身穿飘逸的红绸衣裤,神采奕奕地打着双面鼓,为请神活动更添了份红艳喧闹的色彩。请神的队伍每到一个楼幢都会停一会,这片刻的停歇,供大家祭拜。我一路跟着请神的队伍,既好奇又兴奋,虽然锣鼓敲打着十分“吵闹“,但这有节奏的击打,反而令人心旷神怡,每到一个地点,当前面的轿子放下来,我都会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去,对着每位神仙拜三拜,再把快燃完的三根香插上去,然后静听着队伍敲打锣鼓的声音。
最后请神的队伍会把请神的轿子都停放在中庭宽敞的地方,为来不及祭拜人们上香祈福。祭拜的时候,人们都会双手(四指)捏香,在心中默念心愿,深深鞠躬60度三次后,把手中的香插入轿子上的香管内,就这样一位一位神仙陆续祭拜。而我发现有些小小孩也兴奋地学大人的样子,用力的鞠了好几个90度的躬,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说:“太可爱了!“整个中庭人山人海的,不分老少全都围绕在轿前祭拜上香,别提有多么的热闹了!
晚上,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有提着各式各样元宵灯笼在溜达的孩子,有要大人举高高看热闹的小孩子,还有拿着摔炮的大孩子。摔炮其实也是我的最爱。只见小孩子们扔摔炮的招式可多了!有的小孩用尽九牛二虎之力的往地上一摔“啪!’有的小孩用手臂抡了好几个圈后摔出去,有的小孩奋力一跳后向下用力摔,还有的小孩更是抓起几个反向抛摔,来了个“天女散花”,摔炮从天而降,“噼里啪啦”一阵乱响,每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摔炮最大声,看得我在一旁发笑,想冲上去跟他们一起玩。
请神游街的活动终于结束了,队伍把神仙们都请回了庙里,那些上班晚回没能参与的大人们也纷纷到庙里上香祈福。这次请神游街活动实在是震撼人心,令人流连忘返,回家后还是久久难忘。
泉州踩街
38号 洪雨宸
寒假里我回到拥有“历史文化名城“美称的泉州老家,幸运地赶上了当地欢庆元宵节的日子。这一天,泉州的大街小巷张灯节彩,到处弥漫着喜庆的气氛。元宵节的民俗多种多样,其中最令人关注的便是踩街活动了。
踩街起源于隋唐,最初是古代上元节期间的游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踩街活动逐渐变成了展示民间艺术和文化特色的方式之一。这次踩街据说与上一次相隔了20年。
夜幕降临,街道两旁的灯亮了,商店门口的灯亮了,树上装饰的节日彩灯也亮了,人们早早地提着灯笼走出家门,守候在踩街活动的必经之路上翘首盼望着,整个泉州已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随着一阵阵欢庆的锣鼓声,踩街的队伍出来了;一串串红彤彤的灯笼,一顶顶旋转的大伞,骑着零毛驴的书生,袒胸露臂的汉子,浓妆艳抹的姑娘……这是富有特色的风情画卷,令人们看得眼花缭乱。
最滑稽的扮相要数火鼎公婆了。瞧,扮演火鼎公的演员身上穿着羊羔黑裘,下身是宽筒裤一手拿着长长的烟管,另一手则扇着芭蕉扇;火鼎婆的演员则身穿一件镶边大襟红衫,下着镶边宽筒大红裤,头顶盘着高高的发髻,脚穿原底大红布鞋,一手拿着红手帕,一手捏着把大薄扇。火鼎公婆抬着一口大铁鼎,鼎中,柴火烧得正旺,随着一种民间小调欢快的节奏,二人穿行起舞,用滑稽的动作,风趣的语言逗乐观众,一个村姑打胸扮的姑娘在身后挑着担,踏着步子,进行配合,这个舞蹈的寓意是:日子过得兴旺红火。随着公婆几句话众人笑得前仰后翻。
今年是龙年,舞龙的表演也格外隆重。只见十几个次子,举着一条金灿灿的龙向前走来,那十几个汉子身着黄装,腰间束着条红带子,头戴黄帽,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又从容不迫。那龙足足有十米长,昂首摆尾,神忘逼真,紧随着一阵敲锣声舞龙开始了,领头的汉子,手举“火球”,在黄龙面前不断抖动,黄龙便直向“火球”而去,扭动着尾巴,似乎下定决心要将“火球”吞入腹中。观众下意识不由得屏住呼息,这时,“大球”突然不动了,黄龙飞奔向前,眼看便要将“火球”吞下,那“火球”却不慌不忙,黄龙已来到跟前,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忽然举“火球”的汉子将“火球”用力向天空抛去,球飞了起来,举龙头的汉子也用力将龙头一抛,紧跟着后面的汉子举着龙朝“火球”快速奔去,龙似乎活了过来,在半空不断翻转,跳跃,之后直冲云霄,这时“火球”开始下坠,举龙头的汉子把龙嘴一张,便仿佛接住了那仿佛在燃烧的“火球”。人群怔了几秒,随即爆发出排山倒海的叫喊声,许久未停。
锣鼓喧天,人人沐浴在祥和瑞气之中,到处一副升平欢乐的景象,泉州的踩街活动体现人们心中的喜悦,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家乡的龟果,心连心
39号 陈璟文
元旦到,新年到。街道上也挂满了红灯笼树上挂满了一串一串的金灯。我的老家也正是这番景象,但却充满了浓浓乡情。
天刚微亮,公鸡早已做好打鸣的准备。外婆拿着做龟果的材料前往溪边清洗。溪边聚满了人,大多都与外婆相似年龄。每当有人过去人们都会微笑用罗源话说:“你好!”过了一会儿那里就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聊起了家常,希望今年的农作物都长的好,随后大家便会分享自己家今年丰富的东西。
外婆回来时,我正在饭桌上吃着早饭一看到外婆手中的食材,我顿时激动地从椅子上跳跑到厨房,外婆赶紧拿了个盆子来和面,我和外婆一边加水一边把那超大的面团来回翻动,面好了!
面和好了,我便把肉切了一点,放了一点韭菜,等面发酵好,我们就开始做了,我用外婆教我的方法,第一次来外婆家的时候,外婆用她粗糙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手,把米皮放在我的手中,另一手握着我的手用汤勺挖着配菜,放入米皮中,小心捏着我的手包好。现在回想起来,也还十分清晰,我拿好外婆弄好的皮包起来。先把面皮搞成椭圆状,把做好的配菜,用勺子挖出圆溜溜的一小勺放在面皮上,随后把旁边的面皮包住配菜就完成了,最后最重要的一步来了,先往面皮上搞点水放到乌龟图案的印板上一按,一个龟果就做好了,我和外婆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包了两三盘。做好的龟果白白的,皮上那乌龟的图案栩栩如生,好像一只白色的乌龟就出现了在了我面前。普通的东西应该不会映上图案,也不会用米磨成粉和面,但家乡的龟果不同,这是属于罗源乡村的特色,美妙的味道。
中午,外婆把包好的龟果煮了出来,煮得时候那香味四溢,好闻极了。我把剩余的按照外婆的吩咐拿去给了乡亲们,为什么要发龟果呢?因为外婆做的龟果算得上村里最好吃的,这是乡里乡外都知道的,所以外婆深受其他村民的喜爱,外婆做好总会分发给大家品尝,特别是在正月十五有一场抬菩萨的活动,往年村民们总会在家中吃着外婆做的龟果,竹子和米的清香,传满整个村子;到处都飘荡着龟果的香气,好闻极了!
回来时,我迫不及待地准备吃龟果“外婆现在能吃吗?我饿了。”“还不能得等一会儿!”外婆说完,就去外面打水了,趁着外婆不在,我连忙打开锅盖准备品尝,当我放到嘴边时,外婆紧急叫住了我,把龟果重新放入锅里盖好,敲了敲我的脑门说:“还没熟呢!真是个小馋猫。”过了一会儿终于熟了,外婆把龟果装到盘子里给我,我品尝着美味的龟果竹叶的香气四溢,米皮中带着清清微苦的竹叶,延伸出许多味道只能说一个字:“绝”,一口下去,使我幸福极了。除了用蒸的,煎的也很好吃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