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班区域“积木区”观察记录

用户6505356
创建于2024-03-25
阅读 31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

第一周

        班级原来积木区环境创设全部撤掉改为了新的,本月以甜蜜一家亲为主题,设定主题为“设计我的家”,让孩子们通过积木等材料建构自己的家。

00:45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不同的材料,我们进行了罐子征集,幼儿在家带来了不使用的瓶瓶罐罐投放在建构区,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使用。

        这天在积木区里有两个小朋友,那就是张金畅和徐子轩,张金畅用牙膏盒搭建了好似一面墙,后来徐子轩加入,两人用纸杯开始搭建,纸杯被他们垒的很高。

🔴幼儿行为分析:张金畅一味的垒高,没有进行深入搭建,没有完整的作品。积木区经验不足,缺乏对建构技巧的了解和使用。

认知能力:建构技巧缺乏,目的性不强

🔴教师支持策略:经过金畅和子轩的搭建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在建构技巧上缺乏,对此,在孩子们搭建技巧上加以学习,带领幼了解更多的搭建技巧。在搭建过程中金畅拿积木犹豫不决,目的性不强,对此,让孩子们活动前制定计划,有计划比没有计划要在活动中开展的更顺利一些。

第二周

(第一次观察)

        因为是自主选区孩子们喜欢哪个区就在哪个区,这几天积木区格外的小朋友多一些,虽然是定区不定人,但是今天还是看到了徐子轩小朋友来积木区了,今天的搭建有房子还有长长的院子,在过程中,我发现房子是三层,但是每一层房面缺失。

🔴幼儿行为分析:子轩过程中没有发现房子四周应该是四个面,每一层都有一面或两面的确实,是个空房子;在搭建道路上他自言自语道:这是大门,一推就开了。

语言表达:不善于表达

🔴教师支持策略:房子缺少面,对房子不了解,对待房屋上,生活经验不足,对此老师要引导幼儿观察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让孩子说一说,下次搭建的时候就有所了解,搭建过程中也会回顾。已达到游戏顺利进行就好。

(第二次观察)

第三周

(第一次观察)

        逍凝和曼宁今天一起搭建,两人过程中把积木围合了起来,并且在一个角上她们分了类

🔴幼儿行为分析:孩子们知道一样的放在一起

科学认知:可以把同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教师支持策略:鼓励幼儿的做法,可以和同伴一起搭建并且分类,分类明确。

思考

        前期幼儿活动后积木整理的一个小筐里有其他筐里的积木,对此把分类好的积木让幼儿发现其规律,每一层柜子里放有不同颜色的小筐和积木,让幼儿说一说怎样摆放的,并且记住摆放顺序,谁在积木区里活动整理积木时按照顺序进行摆放。

        果然,第一次进行区域活动结束后还是有放错的,对此再次进行摆放顺序的记忆,第二次第三次孩子们都按照顺序进行有序摆放,可见教师引导的重要性,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要有阶段的。

第四周

        经过以往建构情况来看,孩子们活动的区域有限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去活动,进行了区域调整,从前门的签到处移到了后面,表演区移到了阅读区,阅读区移到了原来前门的签到处,这样后面积木区的区域就更大了,同时调整的两个区域空间合理,区域之间动静交替。

05:24
01:10

        区域调整之后孩子们在积木区搭建的区域变大了,孩子们的搭建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小型的到现在比原来搭建的大一倍甚至两部多,由简单的搭建到开始由组合的搭建。

反思

1️⃣从游戏过程观察中我感受到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是特别的。通过对家结构、形态的观察,以及后来给家的装饰,发展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2️⃣区域活动是孩子自主选择,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会过来和我交流,有时候自己会控制不住去给孩子说可以怎样去做,其实可以先引导孩子,根据孩子所做再进行总结,特别大的难题我们可以进行班级交流,同时也让其他小朋友知道如果我遇到此问题应该怎么办。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我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阅读 3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