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    助力成长
——开远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李坤名师工作室线上培训简报(第51期)

李坤
创建于2024-03-25
阅读 21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迎来了学习的季节。近日,开远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李坤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人教云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是2024年“人教云教研”第1期第4讲(总第202讲),主题为《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初步探索》。活动中,老师们观摩了由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路畅带来的六年级下册《第8课 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科技让梦想成真》课例。课后,聆听了天津市教科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孙静的精彩点评,学习如何运用“大思政课”理念来破解“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难题。

      聆听专家讲座可以让我们站得更高,结合自身实际深刻反思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培训结束后,工作室的老师们针对本次学习内容撰写了心得体会。

开远市泸江小学    陈兰

      2024年3月21日晚,我有幸聆听了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孙静老师主题为“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初步探索”的专题讲座。孙老师以《科技让梦想成真》的教学实录为蓝本,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我们当前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如何避免学生仅停留在碎片化的事实性知识上,而未能深入理解并掌握知识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何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科技、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情感纽带?如何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技术的敬仰之情,从而培养出他们弘扬科学精神的坚定信念?这些问题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教学的落脚点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深入传递给每一位学生,确保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同时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平衡。对于小学生而言,知识的积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当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他们才能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不应再过多地灌输知识,而是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实践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深入探究知识,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正如孙老师所言:“实践不仅连接了‘两个课堂’的教学时空,更连接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价值形成。”这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开远市凤凰小学    李坤

      陆畅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非常有创意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他用三个任务卡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课时任务安排体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学生学习兴致高涨,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完成制作成就卡、探索卡、志向卡的同时感悟到航天精神,立志用科技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孙静老师的点评精彩、细腻,有启发性,她认为陆老师的课堂教学特点是运用“大思政课”理念,用生动的实践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一、紧扣“实践教学”纽带,重构教学时空与逻辑,让教学有代入感。二、着眼“两个课堂”互动,架构立体式学习资源,让课程有参与感。三、尝试“任务驱动”方式,探索从 “教”向“学”的转型,让学生有获得感。四、树立整体国家观,厚植爱党爱国情,激发科技报国志。在肯定陆老师课堂特点的同时,她也对这节课提出了商榷之处,认为教师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设计上应该有一个核心问题贯穿问题探索的始终,并且让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候,还要讲宏观叙事中的微观细节,细节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孙老师的点评让我们更清晰、更深层次地了解到思政小课堂如何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我们要让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交互,彼此互为补充,要协同发挥课程育人效应,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开远市小龙潭中心校    普春花

      2024年3月21日19:30,我有幸在线聆听了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孙静老师主题为“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初步探索”的专题讲座。孙老师以《科技让梦想成真》的教学实录为蓝本,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我们当前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如何避免学生仅停留在碎片化的事实性知识上,而未能深入理解并掌握知识背后的深层含义?……这些问题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其目的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深入传递给每一位学生,确保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同时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平衡。对于小学生而言,知识的积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当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他们才能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不应再过多地灌输知识,而是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实践的机会。实践不仅连接了‘两个课堂’的教学时空,更连接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价值形成。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

开远市乐白道中心校    孔令雪

       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努力是人生的阶梯。在教学生涯中,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2024年3月21日,我在云教云平台上观摩了路畅老师带来的《科技让梦想成真》小课堂,路老师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完成制作成就卡、探索卡、志向卡的同时感悟到航天精神,立志用科技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看完路老师的精彩课堂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孙静老师以《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初步探索》为话题对路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精彩点评。孙老师从教材内容、教学挑战、教学特点、商榷之处四个方面阐述。她指出路老师的课堂教学特点是运用“大思政课”理念,用生动的实践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她认为在教学中要紧扣“实践教学”纽带,重构教学时空与逻辑,让教学有代入感。着眼“两个课堂”互动,架构立体式学习资源,让课程有参与感。尝试“任务驱动”方式,探索从 “教”向“学”的转型,让学生有获得感。树立整体国家观,厚植爱党爱国情,激发科技报国志。在肯定陆老师课堂特点的同时,她也对这节课提出了商榷之处,认为教师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设计上应该有一个核心问题贯穿问题探索的始终,并且让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候,还要讲宏观叙事中的微观细节,细节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相关理念,与时俱进,更新课堂理念,改变教学方式,让我们的课堂生动,学生喜欢,感兴趣。从而学有所获,有成就感,让学生不断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连接起来,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知、情、行等方面的经验结合起来,促成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

开远市凤凰小学    马金瑞

     3月21日晚,我在云教云平台上观摩了一堂设计新颖的思政课——路畅老师的《科技让梦想成真》。路老师教学思路清晰,首先呈现事实知识:小组探究,初识科技让人类古老的“飞天”梦变为现实,产生探索欲望;亲身实践,参观航天展;思想升华,制作成就卡、探索卡、志向卡,感悟航天精神,立志用科技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

      接着,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孙静老师以《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初步探索》进行精彩点评。孙老师从教材内容、教学挑战、教学特点、商榷之处四个方面阐述。孙老师指出本节课有四个教学特点值得我们学习:一、紧扣“实践教学”纽带,重构教学时空与逻辑,让教学有代入感;二、着眼“两个课堂”互动,架构立体式学习资源,让课程有参与感;三、尝试“任务驱动”方式,探索从“教”向“学”的转型,让学生有获得感;四、树立整体国家观,厚植爱党爱国情,激发科技报国志。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努力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以活动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开远市东城小学    杨宇

      我有幸聆听了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孙静老师主题为“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初步探索”的专题讲座。孙老师以《科技让梦想成真》的教学实录为蓝本,从教材内容、教学挑战、教学特点、商榷之处四个方面阐述。她认为教学的落脚点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传递给每一位学生,用生动的实践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确保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同时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平衡。教师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设计上应该有一个核心问题贯穿问题探索的始终,并且让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候,还要讲宏观叙事中的微观细节,细节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堂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善于与学生交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远市凤凰小学    白娴

      3月21日晚,我有幸在云教云平台上观摩了路畅老师的《科技让梦想成真》。路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在课堂中融入生动的实践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培育了学生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一、紧扣“实践教学”纽带,重构教学时空与逻辑,让教学有代入感。二、着眼“两个课堂”互动,架构立体式学习资源,让课程有参与感。三、尝试“任务驱动”方式,探索从 “教”向“学”的转型,让学生有获得感。四、树立整体国家观,厚植爱党爱国情,激发科技报国志。整堂课先通过小组探究,初识科技让人类古老的“飞天”梦变为现实,从而让学生产生探索欲望;接着亲身实践,参观航天展;最后升华情感,制作成就卡、探索卡、志向卡,感悟航天精神,立志用科技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

      看完路老师的精彩课堂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孙静老师以《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初步探索》为话题对路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精彩点评。 孙老师从教材内容、教学挑战、教学特点、商榷之处四个方面阐述。她指出路老师的课堂教学特点是运用“大思政课”理念,用生动的实践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她认为在教学中要紧扣“实践教学”纽带,重构教学时空与逻辑,让教学有代入感。着眼“两个课堂”互动,架构立体式学习资源,让课程有参与感。尝试“任务驱动”方式,探索从 “教”向“学”的转型,让学生有获得感。树立整体国家观,厚植爱党爱国情,激发科技报国志。在肯定陆老师课堂特点的同时,她也对这节课提出了商榷之处,认为教师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设计上应该有一个核心问题贯穿问题探索的始终,并且让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候,还要讲宏观叙事中的微观细节,细节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明白了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   要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深入传递给每一位学生,确保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同时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平衡。同时我也认识到对于小学生而言,知识的积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当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他们才能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开远市彩云小学    何瑞丽

      2024年3月21日晚,我通过云教云平台观摩了一堂设计新颖的思政课——路畅老师的《科技让梦想成真》。路老师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可以说,学生“有话题,有参与,有生成,有特色 ”,课堂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天津市教科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孙静的点评《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初步探索》。孙老师从“教材内容 ,教学挑战 ,教学特点,商榷之处。”四方面进行点评。让我明白了,《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初步探索》中的“教学特点”应该是: 1.紧扣“实践教学”纽带,重构教学时空与逻辑,让教学有代入感。 2.着眼“两个课堂”互动,架构立体式学习资源,让课程有参与感。3.尝试“任务驱动”方式,探索从“教”向“学”的转型,让学生有获得感。4.树立整体国家观,厚植爱党爱国情,激发科技报国志。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我会不断学习,催我自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开远市灵泉小学    字丽萍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情、不同学科的学生,如何提高思政课堂的亲和力、吸引力。2024年3月21日晚,我通过云教云平台观摩了一堂设计新颖的思政课——路畅老师的《科技让梦想成真》。

      本讲主题为《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初步探索》。本讲中,观摩由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路畅带来的六年级下册《第8课 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科技让梦想成真》课例,并听了天津市教科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孙静的精彩点评,学习了如何运用“大思政课”理念来破解“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难题。

      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通过本次培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而且增强了政治思想觉悟,提高了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开远市东城小学    潘霞

      2024年3月21日晚,我通过云教云平台观摩了路畅老师带来的六年级下册《第8课 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科技让梦想成真》精彩视频课例。听了天津市教科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孙静老师围绕“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初步探索”为主题展开的点评,知情行合一,听了老师讲解后,我更能深层次了解路老师这节课设计的良苦用心,也让我认识到了我们现在正面临着如何避免学生的学习停留在碎片化的事实性知识上,而处于浅层学习?如何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建立学生与科技、与国家发展的联系?如何唤起学生对航天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产生弘扬科学精神的愿望等的教学挑战。我认为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多认知也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作为思政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才能将政治课讲深、讲透、讲活,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开远市中和营中心校    马体坤

      2024年3月21日晚,我通过云教云平台观摩由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路畅带来的六年级下册《第8课 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科技让梦想成真》,并听了天津市教科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孙静的精彩点评,学习了如何运用“大思政课”理念来破解“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难题。当我看到《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科技让梦想成真》这个课例时,我深深地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科技,这个看似抽象、高深的词汇,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断推动着我们向前进步。从古至今,科技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它不仅为人类带来了方便,还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有机会实现一些曾经的梦想。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科技为人类带来的巨大变革。从1783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实现氢气球的首次载人飞行,到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试飞成功,再到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这些成就都是科技发展的见证。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展示了科技的力量,也激发了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而在现代,科技更是如日中天。我们可以看到,在航天领域,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所搭载的登陆器成功在彗星上登陆,这标志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科技也无处不在。智能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在观看这个课例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和魅力。它让我看到了人类无限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同时,我也意识到,科技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学会用科技去思考,去创新,去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总的来说,《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科技让梦想成真》这个课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让我了解了科技的发展历程,也让我看到了科技未来的无限可能。

      用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深思的、值得学习、值得研究的方向。

      总之,通过参加本次线上培训活动,我们工作室的老师在教学上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我们将继续努力和学习,在思政教育的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工作室全体成员

编辑:李坤

阅读 21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