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健康入秋   预防先行——下河中心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随着天气的变化,气温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秋冬季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孩子们的年龄较小,呼吸道与免疫系统并不完善,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引起各种炎症。让我们一起了解秋冬季传染性疾病的知识,预防疾病,共同守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吧!

常见秋冬季传染病类型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容易在人群中传播;通常潜伏期为24-48小时。成人和儿童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症状有所区别,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可能出现发烧、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脱水症状。

         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不喝来源不明的水。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3.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秋冬季呼吸道感染

目前正处于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常见病原体有季节性流感、新冠、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可出现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传播。

感染性疾病的特点

呼吸道疾病是感染的最主要病原体。其中乙型占比继续上升,约占80%。新冠病毒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继续呈现小幅上升态势。 开学后,学生聚集性活动增加,仍将继续存在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传播风险,重点预防季节性流感和新冠。

注意事项

1.避免与患病幼儿密切接触。

2.注意咳嗽礼仪。

3.做好手部卫生。

4.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5.提高免疫力。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的关键。

6.科学接种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托幼学校开学后,儿童接触病毒机会大大增加。

1.当孩子发生手足口病时,要居家隔离,生活环境需及时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

3.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抓破皮疹引起继发皮肤感染。

4.观察病情变化,出现惊厥、嗜睡等症状需尽早就医。

5.对于免疫力低下的孩子,接种相关的手足口病疫苗,有助于预防发展成重症。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预防措施

1.多喝水,勤洗手,保证个人生活卫生。

2.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3.如果孩子出现发烧或发生皮疹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疱疹性咽峡炎病传染性强,确诊的患儿不要送至幼儿园或学校等公共场所,待患儿的症状完全消失,隔离期满后持痊愈证明复课。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该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儿童。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2.既往未患过水痘、未曾接种过疫苗的青少年和成人,如面临水痘病毒感染风险,也建议接种水痘疫苗;

3.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发烧、出疹等不适症状时,应考虑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就诊时请佩戴口罩。如确诊为水痘,应居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他人;

4.隔离期直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

日常生活要注意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合理膳食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