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学思维课堂,推进深度教学实践——记武汉外国语学校数学学科听评课活动

创建于03-25
阅读 9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3月14日上午,为纪念数学国际日,迎接武汉外国语学校首届数学文化节的盛大开幕,武汉外国语学校数学教研组特别开展数学深度学习听评课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华中师范大学深度教学团队学科专家胡典顺教授出席,武汉外国语学校教务处李波文主任、教科室吴小平主任,数学教研组组长张德涛老师,以及数学组各年级教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上午第一节课,余诺婷老师执教高二数学《一元三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新授探究课。通过类比一元二次函数,请学生逐一明确一元三次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值域和奇偶性等。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同学们结合导学案共同研讨了一元三次函数的单调性、极值、零点等问题。针对一元三次函数的对称性问题,余老师带领同学们从图象的平移和函数的观点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度探究。借助Geogebra信息技术工具,课堂上同学们共同探究了一元三次函数的切线条数并推导计算。最后,余老师请同学们思考并总结了研究函数图象与性质的一般路径,并布置了两项针对性课后探究作业。

上午第二节课,刘雯老师执教高一数学《解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习题课。课堂伊始,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弦面积公式。接着,刘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究“在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和这条边所对应的角的情况下,这个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是多少”这一问题,总结出了三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在变式问题中对这三种方法进行练习。随后,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刘老师继续带领同学们探究三角形周长的最值问题。最后,刘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回顾了本节课所学的两类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请同学在课后作进一步思考。

课堂观摩活动结束后,各位老师进入研讨环节。首先,余诺婷老师和刘雯老师分别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随后,姚继元老师对余老师的展示课进行了点评,本堂课逻辑严密、探究合理、生成丰富,回归教材,高于教材,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逻辑论证”的方式,对一元三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深度探究,是一堂有大单元观的深度课堂。同时,姚老师表示分组协作、动手探究的环节还可以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并针对对称性的探讨提出指导建议。刘小博老师对刘雯老师的习题课作点评,本堂课刘老师台风稳健,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不同方法在解三角形中面积和最值问题中的差异,面向非本班学生教学是一种挑战,在例题的设计上可以多一些思维难度的变化,将多个例题调整为一题加多道变式,方法的对比将更强烈。

数学教研组组长张德涛老师简要点评了两位老师的展示课,风格迥异、个性鲜明,两位老师教学时尊重学生想法,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以生为本,体现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和教学素养。教务处李波文主任结合课堂设计,从“大单元观的整体教学设计”角度对两位教师的课堂作点评,两节展示课均关注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关键能力,关注课堂延伸,并在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方面进行了指导。

最后,胡典顺教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作精彩点评和教学指导。胡典顺教授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工具,并在其他老师评课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对进一步改进两位老师的教学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指导建议。

针对余诺婷老师执教的课堂,胡教授结合余老师教学中的具体环节,提出几点看法:一是在特殊情况下得出的结论需要经过推理验证,才能上升为一般规律;二是在对数学新旧知识进行关联类比时,关注知识的本质,从本质出发思考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三是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方面的训练,根据学情因材施教。

针对刘雯老师执教的课堂,胡教授根据刘老师的课堂教学特色,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一是注意数学符号的表达,不同的写法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课堂教学时需要规范使用数学符号;二是加强对数学变式的理解和设计,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变式练习中得到进阶;三是把控好课堂节奏和教学容量,选用高质量的例题,在讲解时有所侧重。

阅读 9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