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龙2024年清明祭母

百姓舞台
创建于03-25
阅读 197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4:00

慈母,刘万英,生于一九三七年三月初七,(丁丑年子时),于二零二四年正月二十九(甲辰年18:49)于寨河家中仙逝,享年87周岁。

母亲一生勤劳善良,节俭朴实。她虽然不是出生于名门望族,但也属于鼎食之家。听母亲讲,她年幼时也曾经饱受灾难之苦,跟着大人逃过荒,要过饭,直到解放后,时局稳定了下来,才跟着娘家人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母亲在青年时期曾经在街道组织的社办企业缝纫社里当过车间主任,由于心灵手巧,聪慧能干,在一九五七年曾作为劳动积极分子到县委党校开会,受到表彰。在缝纫社的手艺也是最棒的,做出来的衣服都是合身得体,花朵搭配有序,每一件都堪称工艺精品。

00:28

一九六八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们全家被迫下放到离老寨河集镇四华里的苏围孜小队。在农村十年间,由于父亲在外上班,全凭着母亲带着我们辛苦劳作,既要照顾家庭,又要挣分养家,先后经历过农村大集体及后期的分田到户单干。栽水稻,种菜园,从一名种田生手蝶变成样样精通的老把式,其中的艰辛,只有母亲能体会。因为母亲身患高血压、冠心病,在队里的照顾下,从事着比较轻松的活计。也就是在苏围孜东西两个路坝子上值守,以防止生猪偷跑出村子外祸害庄稼,同时也为队里塆邻用缝纫机缝补衣服作为回报。

那时候,我们姊妹多,分值低,每到年终决算时,都要向生产队里打口粮款,好歹父亲在外有一些门路,总能为生产队里买点煤油、柴油、燃煤之类的紧俏物资来缓解减轻家中的经济压力。母亲除了守坝看猪,还跟着别人学种菜,除了自食之外,多余的蔬菜还要挑到几里路以外的集市上去卖,基本上都是由我帮母亲挑送一段路程,然后折返回来上学。我记得赶吴明集最多,由于到吴寨的土路崎岖不平,比较难走,又隔河阻水的,也就去过那么几次。到息县曹黄林集镇20多里路,因为太远,去的最少。那时候母亲有病,我才10几岁,个子矮小,每次送挑都把花篮的绳子系得很短,走路就像荡秋千一样摇摇晃晃的。就这样,我用自己稚嫩的肩膀为家中减轻负担,而母亲也用她那柔弱的身躯为我们遮风挡雨,养育我们长大成人。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大,老大,扛犁扛耙,这对我来说一点都不为过。

母亲带着我们在苏围孜辛苦劳作了十余年,直到一九七九年党中央落实政策,纠正文革中的一些错误做法,我们全家才重新搬到集镇上来。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体弱多病的母亲依靠药物来支撑了一年又一年,由于母亲常年服药,靠服用药物来维持身体机能,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加之原有的高血压、冠心病,以及一些琐碎的家务事,以至于引起了青光眼这个疾病,又因为没有及时的对症治疗,导致了一只眼睛的彻底失明,而另一只眼睛也晶体浑浊,朝不保夕,单是去武汉同济医院看眼科就去了好几次。

前几年,母亲又患上了老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此病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一旦发作起来,那真是疼痛难忍,生不如死。每次看到老母亲深受病痛折磨,做儿女的也不能承受一丁点儿分担,很是揪心难受,内心非常煎熬。

00:11

母亲的恩泽是伟大的,做儿女的一辈子也表达不完,感恩不尽!

虽然每个儿女都有自己的家庭,都在为养家糊口忙碌,但赡养老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兄妹几人从不敢懈怠。

这次轮我照顾期间,我专人值守,尽职尽责,一日三餐,饭菜都端到母亲手里,洗脸水漱口水都送到您跟前,原本想多照顾您两个月,总幻想到春暖花开天气回暖之时,您的身体就会慢慢好转,但事如愿违,您终究是年事已高,没能抵住病魔的侵袭,在那刻骨铭心的剧痛中撒手人寰,离开了您最牵挂的儿女,去到另一个世界享福去了。

00:52

您的小儿子及小孙子彭程从遥远的昆明赶回来也未能与你见上最后一面,只能面对黄土诉说对您的思念。您的孙子晓双专程从一千多公里的珠海坐飞机连夜赶回只为送你最后一程。

从此以后,您长眠,我常念,枕着泪水,梦中相见!

现在我在家中为您值守五期,一日三餐为您供饭,可是未曾见您吃上一口儿子亲手奉上的饭菜啊.......。

我常感慨,皇恩浩荡,不及母爱恩泽绵长;山高水远,不及母爱厚重如磐;河深海深,没有您的养育恩情深!您的养育之恩做儿女的一辈子报答不尽!

奈何桥下,岁月悠长,世间生死不断轮回;回首望去,世间万物接皆变,只有那份深深地思念不曾改变......

黄土有魂,人间清明,菊花寄哀思,母恩永难忘.......

             长子彭泽龙于五期内哀书

       2024年3月21日(农历二月十二夜)

阅读 19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