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是湫水河西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站在我家大门外,我就把目光一次次投向这条临县的母亲河,她蜿蜒的曲线,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时候,湫水河在我眼中,仅是一条地理概念的河。
长大后,翻开了一本本历史典籍,我的心中,人文概念的湫水河渐次深刻。
《水经注》告诉我,在汉代,这条河因“水出陵川北溪,南经其川,西转入河”而名陵水;在隋代,因其源头兴县白龙山下有湫水寺更名为湫水河;在唐代,县名改为临泉县后,又名临泉水;在元代,蒙人入境,再次易名为“吃那河”;明、清时期,复名湫水河。许多年来,临县人也习惯把她叫做湫河。
再后来,我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一次次沿着湫水河,行走在百里湫川中,湫水河的母亲形象,在我的灵魂中不可磨灭了!
虽然说我还没有在历史典籍中,找到湫水河发源的确切时间,但从临县这块土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的事实中,我坚信,那个时期,湫水河就在这块土地上流淌着鲜活的波流。光阴更替与人事代谢中,她孕育了这块土地的文明,吴家湾遗址、宋家圪台遗址、古县村遗址、郝家坡遗址、小马坊遗址、歧道遗址、沙垣遗址等等,均是沿着湫水河,将一个个历史符号,刻录在临县的历史档案里,风尘中流传着临县人的生活履历。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临县置临水县,属西河郡。临水这个名字,就与湫水河汉时之名——陵水,有着密切关系。两千多年来,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湫水河沿岸,特别是十六国时期,前赵王刘耀与后赵王石勒曾在湫水河东西两岸对峙,留下令人遐思的古迹与轶事,载入临县厚重的史册。
湫水河从临县最北的白文镇阳坡村入境,自北而南蜿蜒90公里,在最南的碛口古镇注入黄河,沿河两岸,生机不息,烟雨更替,故有百里湫川一说,而“湫川烟雨”也成了临县古八景之一,清代诗人诸葛升曾题诗曰:“湫川凝暮霭,何处似潇湘。万井横烟湿,千岩出雨凉。人家迷远树,城郭掩斜阳。欲访幽居客,模糊问草堂。”在这首诗中,湫水河的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在城南湫水河东岸的安业乡东岳山顶,白家庄村的开明绅士白文先于清乾隆二年(1737),出资修建了一座高43米的文塔, 登塔远眺,县城风光尽收眼底,湫川风景俱入望中。文塔修建竣工,出生于临泉镇寺家塔村的一代才子赵中元,在当年中进士后,挥笔而成《文塔铭》被石刻成碑,立在文塔之内,铭文中有一句“文笔参天,池为湫水”,将湫水河与文塔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注入临县人的灵魂中,文意绵绵,文韵悠悠。
在县城南八公里处,有一个青塘村与湫水河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清澈的泉水从中涌出,汇集成塘,村周围芦苇连片成林,农田尽为水浇地,有鱼塘近百亩,这在位于黄土高原山区的临县来说,非常罕见,所以,当地有民谣说:“上有天堂,下有青塘。”明清时期,青塘村商人崛起,在光宗耀祖的同时,给后人留下了典型的北方民居的杰构,至今吸引着游人慕名而去。而青塘粽子则成为名扬四海的品牌,打造了临县人递给新时代的一张飘逸着香气的名片。
在县城南三十公里的枣圪垯村北,义居寺“前临湫水,后枕柏山”而建,从北魏以来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这里成了临县建筑文化的代表,现存的万佛洞石窟、宋代壁画、明清殿宇、万历皇帝藏经序碑、历代高僧闭关、圆寂石龛和罕见的石雕顶绘,中国第一代印度取经人慧达法师纪念堂、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中国最后一部官刻汉文《乾隆大藏经》等,无一不是临县文化史上的珍贵资料,这也无疑是湫水河赠与临县人的厚重礼物。
湫水河有着奔向大海的远志,在临县最南的碛口,湫水河从东到西如经线,黄河由北向南似纬线,绘下碛口的坐标后,与黄河融为一体,在诗意中流向远方,她与黄河,共同孕育了明清时期影响了整个北方经济的小都会,使得碛口享有了“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碛口因此成为晋商发源地之一,西湾村也在湫水河的哺育下,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至今宾客如云!
湫水河有着接纳弱小的宽怀,在一路图南的进程中,她将太平沟、城庄沟、榆林沟、安业沟、大峪沟、车赶沟、黑龙沟,招贤沟等近三十条大支流与无数小支流揽入怀中,形成奔涌不息之势,用实际行动给予临县人“有容乃大”的处世哲理,成为临县的精神渊源。
临县人世世代代接受着湫水河的恩赐,也时时刻刻装点着湫水河的容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临县人在湫水河沿途修建了阳坡、太平、曹家岭、胡家峪等众多水库,以及从白文镇阳坡到三交镇双塔村全长六十五公里的湫水河灌渠,这些水利工程,不但润泽了临县的肥沃黄土,而且还润泽了临县人的不屈意志。在荡漾的波澜与流淌的水花中,临县人体会到了利万物而不争的上善之德,这才是这块土地无穷的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临县人释放出湫水河的进取精神,毅然决然地告别河里边无数弯弯曲曲、横横斜斜、大大小小的“踏石”,沿河架起了数十座湫水河大桥,将“隔河千里远”的慨叹抛到九霄云外,天堑变通途成了湫水河上一道悦目怡情的风景线。
进入新世纪以来,临县人在县城湫水河两岸,筑坝蓄水,栽花植树,长达十几里的湫河公园,成了临县人遣情散步,健身约友的惬意去处。伴着朝霞与夕照,晨风与晚籁,临县人扭着秧歌跳着舞,尽情享受着生活的滋味。湫水河,碧波微漾,清声远传,如一位慈祥母亲,沉浸在柔情中,一任她的子孙流连忘返!
湫水河,从白龙山脚下出发,在黑龙庙脚下汇入黄河,她从遥远不可知的过去走来,走向遥远不可知的未来。她以龙的姿态、龙的气度;智者的情怀、智者的思维,描绘出自己的肖像画与路线图,让临县人归心,让临县人逐梦!
因了湫水河,临县人甚幸!
湫水河,无愧母仪,蕴藏着临县人走天下的不竭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