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第三小学三年级"探寻竹韵·体验非遗"研学实践活动

幺幺
创建于03-25
阅读 31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秉持着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他们认识社会、增长见识的目的,2024月4月11日赤水市第三小学组织三年级开展"探寻竹韵·体验非遗"研学实践活动。

研学准备

      做好研学准备,让学生研有所向。学校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说明研学的意义,取得家长支持。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课进行"探寻竹韵·体验非遗"研学实践活动的导学课,明确此次研学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带着研学任务进行活动。

研学第一站

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

      赤水市地处黔边,紧邻川渝,因河而名、因景而美、因竹而兴。这里素有"千瀑之市""中国竹都"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看万亩竹海翻翠浪,了解竹子"长"出的大产业。

      古往今来,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竹子已然成为一种精神,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给人类文明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站在这里,真切地体验竹子在承载中华文明过程中所沉淀出来的精华!能真切地感受到竹子在“竹业兴市”中所散发出来的光彩!

了解

聆听

传承

欣赏

第二站

大石盘苗寨研学教育基地

      大同镇民族村2009年被贵州省民委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苗族风情展示馆、苗族祭祀广场、苗族风情一条街等系列建筑和设施,充分展示了浓厚的苗家文化。在这里听苗族飞歌、品高山流水,领略最纯粹的苗族风情,感受最淳朴的烟火人情。

苗族文化

竹编文化

      赤水竹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种精湛的传手工艺,也是赤水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竹为材料,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制作成各种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物品,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工艺品、收藏品等,制作精美、造型多样,能带给人独特的审美体验。

      赤水竹编工艺传承人唐小容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详细地讲述着竹编工艺的历史、制作流程等知识。在此期间,孩子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从大家聚精会神的状态可以看出对竹编知识的渴望与热情。

      学习完与竹编相关的知识以后,便是手工操作环节。孩子们通过一编一挑、一经一纬的手法让竹篾纵横交错,交织固定,在大家的巧手下完成了各自的作品,一丝一竹,承载千年风韵,赤子之心。

竹竿舞体验

      竹竿舞起源于中国盛产竹子的南方,深受黎族、京族、瑶族、壮族、苗族等群众喜爱。竹竿舞又称为跳竹杠,持竿者姿势变化多样,有规律地敲打节奏,跳舞者随着竹竿发出的碰击声,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01:17
01:12

现场互动

00:29

活动意义

      有一种幸福是和亲爱的老师在一起学习,有一种快乐是和可爱的同伴在一起研学。大地是课堂,行走即研学,教育需要实践,成长需要体验。在游玩中愉悦身心,释放活力;在探究中增长知识,滋养品格;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策马扬鞭趁年少,研学实践正当时。今天的研学之路已经结束,而属于孩子们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相信他们一定会带着满满的收获,在未来筑梦前行,扬帆远航!

文稿:石明霞

编辑:赵竹梅

校对:葛  平

初审:冯  敏

终审:赵益华

                   赤水市第三小学

                  2024年04月11日

阅读 31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