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的规则》大班社会活动

梦梦
创建于03-25
阅读 4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小组研讨

       所谓规则,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制定或者一致认可的,由代表者或机构发布,要求所有成员共同遵从的意识。对于幼儿园来说,规则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相对来说更加具体细化。此处我们专指大班幼儿需遵守的规则如“能按要求取放教具,能根据指令操作的规则”或者“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能够做到自我控制”等等。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也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教师应该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也就是让幼儿能理解规则,遵守规则,为幼儿的社会化打下基础。

       在课前研讨中,老师们仔细研究教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林允秀老师: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理解不止是在公园要守规则,在生活中也要做到遵守规则。

李彩娇老师: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片形式,从动画片的情节中引导幼儿到公共场合时需要遵守规则

                    课堂展示

      在活动中教师给予了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幼儿也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每个幼儿园都能参与到其中,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理解了到游玩时要遵守规则,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培养他们规则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游戏规则、讲解游戏规则、引导幼儿遵守规则等方式,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比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如角色扮演游戏、合作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规则、体验规则、运用规则。

       活动结束后,老师们根据活动流程都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唐书赢老师: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吴迪文老师: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循循善诱,让幼儿学习起来很感兴趣,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的也很到位。

李彩娇老师:教师注重幼儿自主探索,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课后研讨

活动结束后,上课老师从整体的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活动效果,幼儿的表现进行了反思。

课题组成员从整体的活动效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吴迪文老师: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仅靠幼儿园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因此,我们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家园共育策略。

林允秀老师:家长是幼儿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日积月累,幼儿通过模仿学到的行为会不断强化巩固。这就要求家长从自身做起、言行一致、遵守社会规则。同时,家长与教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互相配合,保持协调一致。从我们身边的例子来看,积极的家园共育,能使幼儿较快地形成规则意识,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规则意识的培养如同基石,稳固而关键。它不仅关系到幼儿日常行为的规范,更是他们未来融入社会、与人交往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规则不仅仅是约束,更是一种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的工具。在幼儿阶段,正是他们形成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规则、却又不失自由与活力的成长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探索和实践,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对规则的内在认同。同时,我们还要思考如何与家长携手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阅读 4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