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文化精神

四阿哥
创建于03-25
阅读 18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的家乡,在汉江边上鄂陕两省交界处,一个叫兰滩口的地方,兰滩口村是名副其实的汉水入鄂第一村,古时候这个小镇叫兰滩铺。在唐宋时期这里是通往古都长安的重要的渡口和水运货物集散地之一,被誉为“秦之咽喉、楚之门户”。

      兰滩口的货运码头运营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渡口运营直至2022年兰滩大桥建成通车。我的父亲从事了40多年的航运业,他二十多岁就跟着老船工一起跑船,常年吃住在船上。后来,他成立了运输社(主要从事航运业),他不仅是运输社的负责人,也是其中一条船的船长。自记事开始,父亲经常跑丹江口到兰滩口两地之间。100多公里的水路,逆流而上要跑40多个小时,顺江而下需要近10多个小时,父亲驾驶着30多吨的货船也跑安康、汉口等地,将家乡的药材、桐油、生猪等当地特产通过水路输送出去。最远运往汉江下游的汉口。

      常听父亲说起他跑长途的经历。汉江有些河道落差较大,水流湍急,顺江而下10多小时就到了丹江口,从丹江口到汉口则又要跑三四天到汉口。到了汉口卸了货后,在沿江码头集贸市场再找货源,然后将汉口的日用百货装船拉回家乡销售。那时候,汉江上已经有了以柴油为动力的铁驳船,也有帆船,有时候可借风作动力,逆流而上时遇到水枯、爬坡时,则需要下船拉纤,五六个船工,穿着草鞋,拉着纤绳,肩膀常常被纤绳磨破、红肿,十分辛苦。

      上世纪六十年代,运输社主要运输襄渝铁路建设的建筑物资。八十年代,运输社购买更换了4艘钢制机动船,负责当地供销社、粮油所、食品所的运输供给,往返于丹江口和兰滩口之间。1992年,拥有驾驶船舶各项资质的运输社发现了新商机,购买了汽车轮渡,开始汽车渡运,直至2022年兰滩大桥建成通车,汽车轮渡永久关闭。

      汉江航运业的兴衰史,让我感受到,我们的美好生活,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汉江航运事业传承了千年之久,其中倾注了无数汉江航运人毕生精力和心血,体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适应环境、穷则思变、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而如今,汉江航运已退出历史舞台,汉江渔业也处于休捕状态。汉江沿岸的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继承和发扬汉水文化精神,让碧绿的江水像一条绿色的绸缎突现在眼前。

      汉水文化精神是什么?是艰苦奋斗、克难战困、响应号召、舍小家顾大局、适应发展规律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为使汉江碧绿,汉江的人民做出了无言的奉献。汉江沿岸虽然不算富裕,但自愿停产了养殖业、捕鱼业、淘沙业,只要是稍有污染的项目均停止生产和经营。更多的是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正是汉江人民这般虔诚的坚守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才使得汉江这般妖娆、这般迷人。当我们在北方、在首都,喝到这甘甜的汉江水时,我们一定能品出汉江人民的一片深情!(王贤海)

阅读 18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