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河镇第八小学 万阳
近期看到一则将乘法分配律这一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通过“智”与“劳”相融来突破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的设想。
学生再也不用机械记忆乘法分配律的定义,更不用为背不出定义而烦恼。学习的快乐、劳动的快乐被一一唤醒。此刻的教学是鲜活而有效的,数学与生活劳动的有机融合,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既让学生有效习得了乘法分配律这一数学知识,又让学生领悟到了劳动的欢快,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乘法分配律,这个在数学世界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法则,在四年级的数学课本中得到了详尽而生动的呈现。这一节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公式和定理,更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和实际应用,使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
1.基础型乘法分配律
这种形式的乘法分配律,就如同数学世界的稳固基石,简单而深刻。对于任何实数a、b和c,a×(b+c)始终等于a×b与a×c的和。这个等式不仅在数学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一基本法则,学生们开始探索乘法与加法之间那神秘而深刻的联系,从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扩展型乘法分配律
这种类型的乘法分配律在形式上虽然更为复杂,但其实质上仍然是基础型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和延伸。
这种等式在处理复杂数学问题时表现出极高的实用性和灵活性。通过不断练习和探索,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还能够培养出更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变形型乘法分配律
虽然这些等式在表面上看起来与基础型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乘法分配律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应用。
这种类型的题目不仅考验学生们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更要求他们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应用题中的乘法分配律
我们不能不提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无论是购物时计算总价、制定预算时分配资金,还是计算工作效率、分配工作量等,都离不开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通过解决这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学生们不仅能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乘法分配律小故事
传说中有两个狡猾的小偷,暂且称他们为65和35吧,他俩凭借小小聪明盗取钱财无数。为此,警局特派警察16专门负责缉捕,聪明机智的警察16很快就顺利抓获他们,将他们“请”进了监狱,为防其逃跑,警察16专门看守他们。【65×16+35×16=(65+35)×16】
两个小偷追悔莫及。当他们的家人来探监的时候,他俩痛哭流涕。世上没有后悔药,他们成了犯人,警察当然得一一跟着他们,监视他们探监。【(65+35)×16=65×16+35×16】
像16这样的好警察屡见不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小偷都能顺利抓获,他们有的很会使用“障眼法”。你看:79×21+21,警察21要抓两个小偷,可找来找去只逮到一个小偷79,还有一个在哪里呢?原来,他就躲在警察的眼皮底下呢【即21为21×1】,难怪不好找!邪不胜正,智慧英明的警察还是抓住了他,并把他们关起来并看守【21×(79+1)】。
再看:102×15,警察15要抓小偷,可根本找不着小偷,你们知道小偷怎么伪装的吗?原来他们经过乔装打扮成了102,其实那是两个小偷100和2,你看2不躲在100的背后嘛!
乘法分配律,通过深度挖掘不同的类型以及展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丰富而宝贵的数学学习平台。我们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