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
自从小鸭来到了班级,孩子们都积极去给小鸭的家清理,可是孩子们发现每次清理都要将小鸭抱出来,而且小鸭的便便拉到报纸上,报纸都湿透了,很难清理。这个问题成为了孩子们最为关注的事情,幼儿基于饲养小兔、芦丁鸡的经验,询问老师及同伴,共同协商事情的解决方法。
教师将幼儿清理的照片和视频播放出来,帮助幼儿回忆,共同分析问题。
活动目标:
1.清晰、完整的表达自己对改造小鸭房子的想法。
2.通过观看视频,设计改造计划,大胆提出改造的方法。
3.敢于提出解决方法,愿意大胆尝试。
上课
评课:
孙庆秀:教师通过谈话活动,及时分享幼儿在饲养活动中的焦点问题,推动幼儿讨论、分析与经验分享。教师支持幼儿通过记录分享,激发幼儿思考怎样改造才能更便捷,可以鼓励幼儿通过小组设计改造计划并进行探索。
郑红宇:在本次谈话活动中,教师支持幼儿大胆分享,帮助幼儿回顾以往的饲养经验,通过讨论,幼儿迁移经验提出“我们可以把小鸭的家改造成抽拉式,像小兔的家那样清理。”,还有的提出“我们可以拿薄膜铺,这样就不会湿了。”通过幼儿的分享,引发我的思考,以什么方式推动幼儿饲养劳动的创新创造?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新旧经验的联系,调动幼儿饲养经验,并进行讨论与分享。
课后研讨:
郑红宇:我们可以看到孩子通过经验回顾并做出新的思考,在孩子们的记录分享中,提出许多改造需要的材料,教师应该及时提供材料并支持幼儿尝试探索。
林丹:教师应该及时思考各方面资源的利用,以便支持幼儿进行改造,如:邀请园内的木工爷爷来帮忙、询问有饲养小鸭经验的爷爷奶奶、到木工坊学习中心学习木工的使用方法等,丰富幼儿的经验,支持幼儿创新与改造。
孙庆秀:教师善于发现幼儿日常的饲养问题,通过谈话活动激发幼儿回顾已有经验,思考与运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孩子再回顾已有的经验后,提出改造的想法,引发同伴的讨论与评价,师幼共同梳理出三种改造的方法,最后通过决策的方式决定适宜的方法。“我们可以改造成抽拉式的家,这样一块脏了,就可以抽出来,下面的报纸刚好垫着,就不会脏。”
吴雅楠:教师需要关注幼儿日常的饲养劳动活动,同时运用多个方面的资源去推动幼儿在饲养劳动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