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记七年级语文2工作室《骆驼祥子》名著阅读研讨课第一次线上集体教研活动

青辞
创建于2024-03-24
阅读 65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人间向暖,万物逢春。为充分发挥“三师”工作室的团队引领作用,立足2022新课标,聚焦“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探索“情境化”与“教学评一体”理念下的名著阅读教学,提升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3月22日下午4时,七年级语文2工作室开展了《骆驼祥子》名著阅读研讨课第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来自六所初中学校的七年级语文教师参与了本次线上研讨活动,工作室负责人叶书媛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

        本次会议议程有三项:1、请三位授课教师:张新娥、贺霞、王以娟老师依次陈述教学思路。2、请各学校备课组长和工作室成员发言,对授课教师的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3、请主持人叶老师进行总结发言。

      首先,十中张新娥老师阐述了教学思路。

       张老师设计的这节导读课,试图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她将教学目标设置为: 1、知人论世,了解作品及写作背景。2、学习快速浏览和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梳理小说的主要内容。 3、细读部分章节,对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究。教学过程包含三个教学任务:任务一:“骆驼”与情节结构;任务二:“骆驼”与人物关系;任务三:走进作品,圈点与批注。最后思考:祥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来自八中的贺霞老师阐述了第二节课的教学思路。

       贺老师为这节中期推进课设计的教学主题是“人物群像之自我与他者”,包含三个教学任务,以祥子的经历和祥子的人际关系展开:任务1:车夫镜像--现在与未来;任务2 :女性形象——爱恨与纠葛;任务3 :重要人物——贵人与恶人。最后小结:社会的黑暗是让祥子沦为悲剧的原因。并留下问题引发学生拓展思考:如果祥子内心足够强大,能不能保持一个初始之心呢?为什么?

        八中王以娟老师阐述了她设计的读写结合课型的教学思路。她将教学目标设计为:1、通过梳理祥子生活的小环境带给祥子的“温暖”和“梦魇”,车夫群体祥子前后的表现,探究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2、群体悲惨命运探究悲剧的共性和病态的社会。3、围绕“成长的路上需要坚持”写自己的故事,深化反思,勉励自我。王老师以一个点来带动面,在大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课时,循序渐进,探寻祥子堕落的根本原因。

        会议第二项议程,由各校工作室成员和备课组长对三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意见或建议:

        一中荣梦莎老师肯定了三位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能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加深理解。并指出:张老师的教学内容需更注重精选剪裁,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课堂思考更加充分而深入。贺老师的教学设计目标清晰,切入点小,如能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设计活动,更注重与第一课时的关联性会更好。王老师对课堂的思考也是非常深入的,课堂设计非常好,但课程操作难度较高。最后的基础型作业设计与本课教学目标关联不紧密,稍显生硬。

        三中王娜老师认为:贺霞老师的推进课设计,核心素养目标呈现了三个不同的维度,上课环节紧紧围绕主要人物展开,特别是任务三的设计,以跟贴的形式展开,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容易引发学生共鸣。王以娟老师的读写结合课,在推进课的基础上,从小说环境入手,探讨祥子悲剧的根本原因,学生在对名著主题的理解上又能上升一个层次。探究作业体现分层设计的理念,有一定的启发引导性。

        七中焦海丽老师认为:三位老师的课型设计一脉相承,思路清晰,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老师上课时要注意授课时间,上课内容需要压缩,上课过程中的教学评价还需完善。

       十中古兰老师指出:三位老师的课段连贯性较强。张老师的课内容比较多,阅读方法讲的比较完整,最后初探悲剧的原因,可以设计成作业,效果会更好。

        接下来,由一中叶书媛老师总结发言。

        叶老师认为三位老师参与第一次磨课,教学设计就能做到各有侧重,认真严谨的态度是值得表扬的。《骆驼祥子》的阅读难度更高,因而面对初一学生,“导读”至关重要。目前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还需取舍,教学活动设计单一的环节需要适当改变教学手法,要关注教材“名著导读”部分的读法指导,重点要突出。贺霞老师的课切入点很新颖,课程内容安排应注重任务一的展示,环节要清楚,还要在后续的试课活动中继续设计评价量表。王以娟老师的课落在读写结合,那么不仅要指导“读法”,也要注重落实写作方法指导,要关注本册书的写作要求。叶老师指出:“成长路上需要坚持”这一作业设计,从写作要求上来看,与教材要求关联不大。

      最后,叶老师提出了建议:三个课段应该设计一个统一的情境任务,将情境化教学落实在每一课段的学习活动中,这样才能完成一个闭环教学。

         知之深则行愈远,研之深则知其妙。在深入研讨交流的思维碰撞中,老师们更新了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学思路,进一步明晰了前行方向。这个春天,七年级语文教师必将博采众长,积蓄力量,以研促教,砥砺前行,做好教学路上的点灯人!

图文:荣梦莎

审核:叶书媛、王桃锁

终审:岑霞

阅读 65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