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2024年3月22日,以“基于'三有'标准、数字赋能课堂,助力深度学习”为主题的美府同课异构初中数学组专题教研活动在海南中学(美伦校区)举行。
本次活动由海南中学(美伦校区)的初一备课组长马海波老师主持,海南省中学数学省级学科带头人魏婕老师,澄迈县教师研训中心教研员王娟老师、海南中学初中部数学组教研组长马淑敏老师作为点评专家亲临指导,海南省各市县中小学教师等百余人参加活动。
课堂活动
进行同课异构的两位教师分别是王雪欣老师和杨逸老师。两位老师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主题,分别展示了两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为大家带来第一堂课的是由王雪欣老师和初一(2)班。王雪欣老师整堂课分成三个任务进行。
任务一: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通过视频剪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丰富的实际背景,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然后,复习数轴、有序数对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研究问题:如何将平面内点的位置与数建立起联系做铺垫。
提出问题2,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希望同学们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此问题是不好解决的,所以在此环节小组合作,这一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接下来,让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完成学历案上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培育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任务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①由点找坐标
②原点及坐标轴上的点
由一般的点的坐标到特殊点的坐标,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知识。
任务三: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基本应用:根据坐标找点。
游戏环节①老师定规则②请同学们制定游戏规则
课堂游戏是一种教学方法,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游戏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避免“一言堂”。除此之外,游戏是学生自行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迁移应用:实际问题(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数学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明白数学问题从实际问题中来,也要回到知识产生的地方。而且实际问题的来源是美伦校区的平面图,让学生有更强的代入感。)
为大家带来第二堂课的是由杨逸老师和初一(3)班。杨逸老师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给出一张校园平面图,从一维的简单情形入手,再进一步提问学生如何确定自己在校园平面内的位置,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欲,并引入课题。
引入课题后,杨老师介绍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介绍了最早引入坐标系的数学家笛卡儿。紧接着,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写坐标、由坐标描点,同时带领学生总结了坐标轴上和象限内点的符号特征。
课堂的最后,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渗透的数形结合思想和其在后续函数学习中的重要性。
说课环节
王雪欣老师:“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对“数轴”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由一维到二维的转变。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实现点(图形)与坐标(数)的相互转化,也是今后学习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关系的必要之时。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而制定的三个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基于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我将这节课分成了三个学习任务和学历案,分为对应着“概念的生成——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应用”。这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任务一: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任务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特殊点的坐标特征。任务三: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设置了三个活动,分别是基本应用(根据坐标找点)、设置游戏、迁移应用:实际问题。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整堂课的知识点及数学思想等。
杨逸老师:本节课的设计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故本节由校园平面图入手,从学生的生活、数学学习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关注概念自然生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几何直观、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设置为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会由点的位置写出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难点设置为理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课堂中鼓励学生多实践、多表达,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评课环节
王娟老师的评课:
首先,从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两位老师都紧扣课程标准,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其次,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两位老师展现了不同的教学特色和风格。王雪欣老师采用了直观演示法,通过视频的导入,巧设问题、列举身边中的实例和采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和坐标系的应用等,这很好的演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这么个理念。杨逸老师则采用了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绘制坐标图等,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自主发现坐标系的性质和规律。这些不同的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在学生互动方面,各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同时,老师们还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勇于尝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最后,从教学效果来看,各位老师的同课异构教学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很好地落实了海中学校提出来的“有意思、有意义、有效果”的三有课堂,以及课标中的“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样一个核心素养。虽然两位老师的这两节课总体上是很成功的,但仍有一些细节可以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议:
1. 在课堂互动环节,建议老师能够更均衡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2. 在处理各环节之间过度有些过快,建议预留学生多些时间给学生思考。
3. 可以考虑布置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魏婕老师:两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很好,声音洪亮,与学生沟通自然,整体教态大方亲切,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课堂容量和效率,达到数字赋能课堂的目的。两位老师在知识目标设计上都是准确的,且教学过程流畅完整,两节课都有数学文化的引入,符合新课程理念。纵观两节课学生们的表现,或独立思考或举手抢答或上台板演和展示,充分体现了两节课是”有意思、有意义、有效果“的课堂。然而,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各有特色:第一节课:1.王雪欣老师坚持目标导学,并设计了学历案,每个任务的开展和完成都是为了对应和检测学习目标,教师在预设上下了功夫,若能长此以往,老师在对课标对教材的领悟上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2.关联生活,启发学生用数学眼光洞察世界。引入环节几十秒的短视频冲击力强,加上老师的引导,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3.关联能力,巧妙的设计“小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概念的理解。很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4.关联应用,用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艺术中心、录播室、高中部等),让学生自行建系,教师通过希沃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多种建系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节课:1.知识形成以创设情境为切入点。杨老师从学生已有知识(数轴)出发,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校园点(运动场、图书馆、食堂等)抽象出数学问题:你能类似于利用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来找到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呢?既有知识前后联系,又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类比学习方法等,落实了核心素养一: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2.知识发展以问题驱动为着力点。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的逐层递进,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老师教学有深度。能针对课堂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诊断,提出规范要求,培养了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的严谨性。3.知识检测以分层训练为落脚点。杨老师是借班上课,设计不同层级的检测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价具有针对性。4.粉笔字漂亮,板书设计较合理,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老师提前准备了教具并在课堂上充分用好了该教具。
最后提出两点希望:1.为了更好的做好七年级的教学,老师们应“回头”去看课标,去看小学的相关学习内容要求,真正了解学生,理解教材,理解教学要求。2.年轻老师需“知行合一”,多教研多听课,多上不同课,同时多写文章(教案、设计、反思、论文等),为专业成长做好积淀。
马淑敏老师:
两位老师的共同点:
1.很注重情境的创设,情境很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
2.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都对坐标的变式都做了示范和强调,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去表达世界,渗透数学的核心素养
3.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的互动很好
4.基本功很扎实,教态很亲切很大方,注重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
5.设计游戏很符合初一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6.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布置了学生的自学的任务,对学生学习的引领
7.课堂的容量适度,教学环节紧凑
但是,两位老师各有自己的上课风格:王雪欣老师:1.注重学习的任务驱动,开始上课前先把这节课的任务布置给大家,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这堂课的学习,很有方向,可以尝试的很好的方式;2.以新颖的视频引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吸引眼球;3.以学校的平面图,深化理解这节课的知识,并学以致用。杨逸老师:情景导入中设置一系列问题,学生的代入感较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语言精炼、思路清晰;利用投屏技术展示学生完成的练习,评价及时。
建议:重视板书设计,虽然有了多媒体技术,有了PPT,但是板书的设计仍然不可忽视。板书要一目了然,一堂课下来需要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本节课学了什么。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平面内的点的特征等,需要有条有理板书;原点坐标标注在坐标系中会更加直观。
本次同课异构的活动,数学组的老师多次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学习, 并在此过程中收获颇多!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一直在路上,会一直追求“有意思、有意义、有效果”的三有课堂!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