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
中国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最早为宗教祭祀活动。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一些现象不能科学地解释(如:雷电,山蹦,地震等),便对自然产生敬畏。于是运用一些祭祀活动来表达自己的崇拜之情,也用来祈求风调雨顺、降福消灾。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其他礼仪形式的萌芽。例如,生 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在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西方礼仪最早萌芽在中古世纪希腊。礼仪发展最初为宫廷规矩,后在美国得以迅速传播,并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其在人们生活中日趋合理化、规范化,并迅速形成体系,被国际社会认可,成为西方国家共同遵循的礼仪规范。
日本人较注重服饰,一般场合不允许穿背心或赤脚。在正式场合大都穿礼服,男子穿成套的服装,讲究深色的西装以示男子气。在交往时,日本人不用香烟待客,抽烟而不敬烟。但茶道却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来接待贵宾、友谊恳亲的特殊礼节。并且喜欢饮乌龙茶,认为它是“瘦身茶”,可以解脂肪助消化。日本人的生活习惯与我国人民有许多相似之处,晚睡旱起,爱整洁卫生,房间里从不乱放东西,换洗的衣服除内衣、衬衣、袜子和手帕外都外送洗涤。
英国人大多信奉基督教,素尚绅士风度:表情冷静、不苟言笑、遵守信义、讲究礼貌。很少看到英国人有互相拥抱和携手而行的时候。目常生活也非常注意庄重的仪表和谨慎的态度。在住房方面喜欢住大房间,不愿与别人合住。他们不愿别人干扰个人生活,若见面后你问:“先生您到哪儿去?”、“吃过饭了吗“等,他们会认为你不礼貌。
英国人忌讳用人像作商品装磺。在谈话时忌讳提到“厕所”二字,往往用“我去洗手间”、“请原谅我几分钟”等来代替。他们很尊重妇女,走路时,多让女的在前边些,进门时也让女的先走,斟酒时则需要首先照顾女宾。法国人大多信奉天主教。
法国人一般性格爽朗、热情,喜欢与人交谈,处事乐观,爱好音乐、舞蹈,即使明天要上前线,今晚还要参加舞会。他们的衣着比较讲究、爱美。法国妇女尤其爱打扮,对化妆品看得很重,光口红就有很多种,早、午、晚用的都不一样,她们追求时髦,故法国服装闻名于世。
非洲地处热带,非洲人民物质文化的许许多形式此较简单,在与他们交往时要称“非洲人”。非洲一些民族还保持着集体劳动的传统,爱好音乐,善于舞蹈,他们喜欢自由活动。
非洲人一般食量较大,口昧喜欢香且辛辣。埃及人性格内向,敏感,他们往往以幽默的心情应付严酷的现实生活,他们正直,宽容且好客。埃及人在吃饭时一般不许交谈,他们认为浪费食物尤其是“耶素”(埃及面包)就是对神的冒渎行为。
他们饮红茶或咖啡,禁忌饮酒。埃及人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在穆斯林的斋日,自日出至日落,信徒们遵守绝食的教规,必须等日落后才开始进食。斋月里,他们的社会生活显得格外特殊。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不食猪肉,不用猪鬃、猪皮制品,而羊肉则是他们的主要肉食。
阿根廷饮食方面以西餐为主,饮料喜欢喝红茶、咖啡、葡萄酒,最著名的莫过于“马黛茶”了在交际中,阿根廷人采用的是握手礼,称呼可以以先生、小姐、夫人相称。在阿根廷,男传西装,女传长裙,但是在阿根廷最好不要穿灰色的长裙。阿根廷人大多信奉天主教,所以在阿根廷的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一些宗教礼仪。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在 生活方式礼仪风俗,习惯禁忌等方面都显现出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不了解当地的礼俗 风俗 礼仪,在外出旅游或对外交往时,就很可能造成误会。
所以我们在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尤其是到少数民族和国外旅游的时候。必须像《礼记》当中记载的那样: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习俗礼仪,做到真诚友善,平等往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入乡随俗。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形象,展示良好的素养,友好顺畅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