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习习,
万物复苏,
三月春色无限好,又是教研好时节。
2024年3月22日上午,我校语文组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一次课例集中研讨活动,活动主题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由六年级组承办,胡荣老师负责执教《匆匆》一课。
《匆匆》这篇课文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 作者用细腻的文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学习这篇课文,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六年级老师经过集体深入研读教材,由胡荣老师几次试教后,决定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课堂设计:
一、走进文本 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本,感悟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是这节课的重要教学过程。
二、走进文学 关注表达
引导学生品析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写法:有直接抒发,又有将情感融入生活细节,自然流露。
三、走进作家,丰富认知
拓展相关资料,从作者的生平经历出发,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个人经历对他的情感有怎样的影响。
四、创设情境,真情表达
引导学生共情体会,尝试表达情感变化,为课后习作做铺垫。
语文组老师观摩胡荣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后,及时地开展了评课活动。评课交流中,老师们既阐述了胡荣老师作课的优点,又指出了不足。
六年级组董老师:
1.板书完整,整洁,流畅,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从倾诉中思考,从思考中感叹时光易逝。
2.教学思路清晰,胡荣老师从课文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为抓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3.如果要说不足的话就是要让学生多读,个别读,小组读,从读中体会时光飞逝的情感。
付娟老师:
1. 胡老师对教材深刻体悟,对课堂艺术掌控,用诗一般的语言,具体地描绘出抽象的语意,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意境。
2. 准备充分,过渡自然流畅,板书美观。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不足:课堂容量大,可适当删减。
潘明月老师:
1.胡老师分三个层次,从对文本内容的切入,引向对文本含义的体悟,再到对文本表达形式的领会,引导学生多维度理解文本。
2.在对作者字里行间抒写心情的体会时,胡老师顺应学情,因势利导,巧没支架,尊重发现,让学生读有所悟,读有所感,教学效果明显。
3.引导学生研讨文章写法,探究文本表达的精妙,进而激发学生动手练写,很好地落实了本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
李香瑶老师:
1.胡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富有亲和力,师生配合黙契,课堂气氛和谐。
2.作课非常用心,教具和课件制作精美,黑板上的简笔画更是点睛之笔。
3.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内容由简到繁,非常透彻,而且渗入习作教学,做到读写结合,多维度落实了语文素养的培养。
最后,刘校长表示:课例研讨活动的目的是引领教师深入课堂,探究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全体教师的群体能量,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然后刘校长再一次对规范上课、听评课、作业布置、延时服务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指导和安排,希望各位教师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后记
春日共研,催放一树繁花;逐梦教学,沉醉一路芬芳。研讨的过程既是一个交流、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创新的过程。教研我们永远在路上,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步。
编辑:梁梦 陈小溪 李香瑶
照片:李静 胡婧
审核:刘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