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我们的亲密伙伴》

美友282328
创建于03-23
阅读 5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小六班 董亚男

背景

         小班是孩子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的初始阶段,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尤其重要。经过一学期的培养训练,孩子们的常规已初见成形。可寒假休息了二十多天孩子们回来后,我发现班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需要孩子们移动小椅子进行活动的时候,有的孩子是一只手拖着小椅子走的;有的孩子是一只手拎着椅子,摇摇晃晃地走的;有的孩子不站起来,坐在椅子上拖着走的。

         此时椅子与椅子之间、椅子与地板之间不是发出咚、咚、咚的敲击声,就是发出吱、吱、吱的摩擦声。而且地板上也滑出了一些小小的痕印,看到孩子们这样不爱护小椅子。我有些生气地说:你们这样子,椅子很容易搞坏的,请小朋友们把小椅子搬起来走路。可是还是有小朋友无动于衷依旧把椅子拖着走,发出很大的噪声。

事件描述

         一天,我们正在开展谈话活动:《我的好爸爸》,只听“啪”的一声,把老师和小朋友都吓了一跳。原来阳阳小朋友从小椅子上没坐稳不小心坐到了地板上,当时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但转念一想遇到事情光靠训斥、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何不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进行一番教育呢?于是我煞有介事地说:你们听谁在哭啊?小朋友立即安静了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东找找西找找,大家都疑惑的摇着头说没找到。接下来我告诉他们:“中午小朋友睡觉的时候,老师也听到教室里有哭声,我找啊找啊,找了半天终于找到啦!你们猜是谁在哭?哦,原来是小椅子在哭,我问小椅子你为什么哭啊?它含着眼泪对我说,小朋友不爱护它,一会儿拖着它走,把它得腿拖得疼疼的,一会儿拎着它摇摇晃晃的走,把它身上碰的青一块紫一块的。现在小椅子还伤着呢。”

策略

         此时小朋友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些不忍的神情。我不失时机的继续说道:“现在啊小椅子想离开小六班啦,不和小六班小朋友做朋友了,怎么办呢?”小朋友开始着急了纷纷说到:“小椅子你别走,我们不拖你了,我们改正了,我们两只手搬椅子了。”

         此时,我灵机一动将老师自创的一首《小椅子》儿歌放给孩子们听,帮助孩子掌握正确地搬椅子方法。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想和小椅子做朋友,就请像老师这样做。”我一边念儿歌一边示范:“小椅子我爱你。天天和你在一起,两手搬,轻轻放,累了坐在你身上 。”有的孩子一下子就学会了儿歌,这时小朋友都模仿着我的样子,轻拿轻放椅子。

         此后,拖椅子的现象日益减少了,哐当哐当晃椅子的声音听不到了,如果有谁偶尔忘记了,立刻就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

反思

一、 抓住时机巧用拟人化教育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的活物。利用幼儿泛灵心理对幼儿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应善于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使之产生移情心理,进而理解和形成相应的良好习惯。如上面的例子经过对孩子实施拟人化的教育,让孩子体验到了积极情绪,为孩子创设了宽松、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比起向孩子们说教讲解深刻道理效果好得多。培养了他们的爱心与同情心。小椅子的事件也许是件很微小的事情,但是却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了,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光是成人的呵护和关爱,学着关心他人也同样重要。关心他人,需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就像和小椅子做朋友一样,这是良好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二、孩子模仿老师的言行

         小班孩子的思维来自于实物和直观的形象,往往从事物的表面形象来认识事物,他们的思维要通过成人的启发诱导,在具体活动中才能逐步发展。他们好模仿,成人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他们一天中接触最多的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尽收眼底。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首先得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 对不良的行为,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给他们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他们在看看听听说说做做中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去模仿。正如着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

阅读 5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