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的实质效果是优胜劣汰、破旧立新。
重点维修一车间道岔护轨调整作业过程中,发现面对大量道岔护轨调整作业,在我们宝贵的天窗作业内,作业完成明显感到有时间紧凑,人员精力透支较大,极易发生手指挤伤等问题。
一天,党员工班长吕永康作业结束后找到车间副主任聂小东聊天:“我想做个简单安全的工具来辅助调整护轨垫片,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系数”。聂小东:“永康,有想法是好事,但我们一定要保证作业中安全万无一失,你先做,做好了我们线下找练功场实践,有什么困难随时跟我提,我们车间与朝阳创改工作室将全力相助与支持”。
经过苦心分析,发现作业步骤可以简单分为三步,一是松开螺栓,二是调整护轨垫片,三是紧螺栓。保障人身安全最要紧的就是第二步。“要是能牢固锁定护轨就能放心调整垫片了,就像夹轨钳一样,牢牢夹住钢轨不担心抬的时候脱落。”吕永康说到。
大学生党员董建海听到后,想了想说:“那就做个钳子夹住呗”。思想的碰撞推进了创新的步伐。于是设计草图,寻找材料,制作成品,实践检验,最终将新工具命名-护轨调整装置。
于是,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利用班后空闲时间开始了研究,画草图,收集可用的废旧材料,“捣鼓”起了护轨调整装置。
在制作过程中,大家共同讨论,遇到困难就请教车间老职工,请教车间发明能手--副主任聂小东
车间副主任聂小东在参与和指导制作时说:“问题就是拿来解决的,越是遇到问题,就越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不断动手实践,从而突破问题壁障。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细节中有小突破,有探讨钻研分享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将会越来越轻松的面对工作。”
“36#螺冒焊个垫圈”“用撞轧车牙包拆除装置做成拧紧装置”吕永康,董建海这个年轻的团队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护轨调整装置就在几个年轻人的讨论中“诞生”了雏形。运用废旧料及工具制作的无成本护轨调整装置重量仅3公斤,小巧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保障。
车间为确保实战中新工具不影响正常施工,线下组织了一次练功场实践。结果显示使用护轨调整装置比原来的作业模式速度快1分05秒,作业人员减少3人,安全系数提高至100%。护轨调整装置完胜旧的多人作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