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建构课堂新样态——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万年四小
创建于2024-03-23
阅读 6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3月23-24日, "教育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在南昌举行,我们一行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学习,观摩了吴正宪、包静娟、李培芳、牛献礼、邱艳萍、孙敬彬、宋显庆、张宏伟等八位老师的优质课。名师们的课堂精彩纷呈,接地气的单元整体教学、核心概念的有效提取,让我们大开眼界,真正为孩子们建立了整体结构化的思维。

       名师们以新授课、练习课、综合课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课型,有基于教材的课,有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和经验的课,也有基于生活情境的课,还有名师们创作的综合课,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下面将我几点学习感受与大家分享。

      首先,大单元不是拼盘,也不是砍断学生的练习,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而是重点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把不同年级的知识点串起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张宏伟老师的《另类的分数大小比较》,在比较两分数大小时,学生会想到五年级学过的通分,张老师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很快想到比较分数单位,发现“分数单位相同,比个数”;“分子相同,既个数相同,比单位”。随后张老师一问“这两种比较方法就适合分数吗?”学生一脸茫然,一时突破不了思维定势。咋办呢?此时,大观念、大概念、大单元应运而生,张老师把不同年级所学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如回忆“1元和1角”“2米和2厘米”“1吨和1千克”等知识点,无声的迁移开拓了学生的未知领域,感受到2种方法的比较不仅适用于分数,适用于所有数的大小比较。张老师再通过举例子,再次打破学生们的思维局限,促使其深度的感受到“单位相同,比个数;个数相同,比单位。”适用于万物的比较。这样大观念的教学设计让在场教师情不自禁的感叹到“数学真奇妙,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其次,小学数学教育,要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真正为学生们建立整体结构化的思维。教育既有教也有育,培养学生们的正确思维方式也是育人之一。老师要为儿童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教育,提升学生们知识的含量,思维的含量以及人格的含量。这样的学习不仅学生爱学,乐学,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也更有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小数》,她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承重墙,既一个单元里的核心概念,把其它内容串起来。当然,前提是她打通了学生对0.1、0.01的小数单位的理解后,再创造生活情境,抛出问题“怎样确定乐乐的身高是多少米?”,探究发现0.66里面的2个6单位一不一样,位值不一样,进率也不一样。延着这个思路,学生们可以把0.01平均分成了十份得出单位0.001,还把0.001平均分成十份……让学习变得更深刻,更深入。为更近一步理解十进制,吴老师巧用整数1不断地10倍10倍的长,引导学生发现“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的极限思想,反之1不断地十分之一的缩,学生发现可以无穷无尽的缩。吴老师通过课堂踏踏实实的把数、数的概念、小数、整数、十进制内在的联系通过核心概念建构起来,达成教书育人的目标。


       邱艳萍老师执教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孵蛋记》。她以孵蛋情境教学为着力点,把整堂课串起来,既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又融入学生们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们的抗压能力等。

       再者,杜绝拿来主义,生搬硬套他人的课堂及教学设计,要有自身的理解与新思路。吴正宪老师谈到“通理通法”的一致性。既老师不通要弄通,老师通了,学生才会通,正所谓“不通则通,通则通。”省教研员宋显庆在讲座时也提到了全国初高中的命题及考试趋势,强调小学老师们也要朝这个趋势去教学,扩优提质,克服碎片化教学,应关注整体结构,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故老师要不断的历练自己,关注整体结构化备课,好好研究教材,理解教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最后,在小学数学教育里,遇到未知,要让未知走向已知。 教师在上新课时,所教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未知的,甚至会在哪个比较难的知识点上卡壳,学生悟不通时,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会醍醐灌顶,不通则通。比如算式“五分之四除以三”,四个五分之一,平均分成三份,就分掉了五分之三,剩下的五分之一该怎么分呢,学生一脸茫然。此时吴正宪老师点拨学生“分着分着,不够分了,整数分法里遇到过吗?小数分数里遇到了吗?”后来学生想到了五分之一等于十五分之三。这真是“一个问题点醒梦中人。”

       李培芳老师分享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学习也能充满生命的活力,激发了学生对计算学习的无比热爱,对数学的未知充满好奇心,即使下课了,学生们依旧舍不得走。这其中的奥秘离不开数学的阅读,李老师把无生命的计算用故事的形式串起来,学生乐听,乐学,乐思考。李老师鼓励学生们多阅读数学书籍,并把书中的精髓融入课堂,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阅读的必要性,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变得可视化,可听化。

       两天的学习虽然短暂,却让我受益匪浅。每一位名师们都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以名师为范,把所学知识入脑,入心,入行,朝结构化整合方向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图文:李 雷   马海平

  审核:王江霞

  签发:李国英

阅读 6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