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观摩拓视野、乡村振兴谋新篇

李亮
创建于03-23
阅读 17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推动周至县委“奋战一三五、振兴金周至”的战略目标。周至县竹峪镇塔庙村于2024年4月21日开展实地观摩拓视野、乡村振兴谋新篇主题活动。活动地点在宝鸡市千阳县。  

        在千阳县南寨镇十三村联建万吨冷库项目学习了《党建引领添活力、联建联营促发展》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公司+人才”的“公司化”发展模式,激活资源、优化要素,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按照“镇域内循环、强村带弱村”的思路,实现村集体经济“自主造血”。镇上成立项目办公室,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专班、一个方案、一本日志”的专班推进机制,严控成本,严把质量。全面夯实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壮大基础。

       在千阳县张家塬镇柳家塬村、双庙塬村学习《党建引领兴产业  富民强村促振兴》

一、党建引领,建强产业链

      1、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镇党委协调、村党总支主导、联合六个兄弟村组建益丰公司,成立党支部,镇长担任第一书记、主管领导担任支部书记,7个村干部 担任支部委员,发挥党支部政治优势和组织力,推动公司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2、党员嵌在产业链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公司经理、财务、项目负责人、农机手、“苹果师傅”“羊专家”,从管理层到技术层,再到能人大户,党员处处显身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4名党员在公司和支部交叉任职。

      3、是人才聚在产业链上。建立致富带头人、技术能人、产业大户人才库,引导其参与公司发展,接受支部管理。优先把“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发展为党员,培储为村组干部。

二、创新实干,铺就幸福路

       1、创新实干破难题。紧盯农村“劳力缺乏、土地撂荒、粗放经营”三大难题,探索推行“全托、半托、订单、流转”四种土地托管模式,推广新优粮种,组织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

        2、延伸产业促增收。盘活村闲置建设用地,新建储粮大棚、烘干塔,建设面粉加工厂,基本实现种、储、产、销“一条龙”

       3、规范分红顾公平。将收益的40%留作公司再发展资本,60%按股份比例分配各村合作社。探索“226”二次分配机制,合作社收益20%用于再发展、20%用于防风险、60%用于村民分红。

三、综合施策,提升幸福感

      1、下功夫治三污。大力实施垃圾清零、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三大工程。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县转运、县处理,做到三天全清零。

       采取“户分类、村收集、县转运、县处理”治理模式,户内按照是否能够回收利用、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可回收利用的,由村分类回收站进行回购、售卖;不可回收利用的,经村分类回收站统一收集,由县环卫站统一转运、进行无害化填埋、热解处理;有害垃圾经县统一转运至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统一处理,

       2、下功夫优服务。提升村党群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公开党务村务财务、简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心里敞亮,办事舒心。

       实行积分制管理,将村民日常文明生活积分、评分结果与集体经济分红挂钩,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崇善向美。

       在闫家村参观非遗刺绣带动庭院经济发展

        闫家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的发祥地和重要传承地,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荣誉称号。近年来,大力发展“西秦刺绣”庭院经济,夯实振兴之基。

       立足优势谋项目。闫家村刺绣历史底蕴深厚、传承久远,全村现有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2名,市级“西秦巧娘”8名,刺绣专业合作社5个。镇村立足村情,放眼全国,按照合作社带动、庭院式制作、市场化运营、多元化增收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谋划包装刺绣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联农带农促增收。先后实施财政衔接、苏陕协作资金项目,建成大作坊17间,购置。按照合作社“产品设计、渠道建设、品牌打造、原料集采”、刺绣工厂“技能培训、市场营销、示范引领、批量生产”、绣娘“照单生产、庭院制作、按件计酬、灵活就业”的模式,带动周边  村留守人员、中老年妇女、回乡创业人员参与刺绣制作。

        农文旅融合添活力。建成西秦刺绣传承保护研学教育基地。研发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的“红色文化教育+西秦刺绣文化研习+农耕文化体验”课程体系,按照小学、初高中、大学3个学龄段设置研学课程。

        通过本次到千阳县的学习对我村委会班子所有成员感受很深,使村委班子成员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化惊叹为动力,变震撼为行动。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地探索,形成符合我村的实际工作方法。

阅读 17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