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起聊聊溧阳话

——溧阳市第六中学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

阅读3255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你一定背这句诗吧?

乡音(方言)是一个地域最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通过方言我们往往可以大致了解一个人来自于哪里。溧阳话承载了溧阳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是溧阳历史文化的印记。那么,你了解溧阳话吗?跟我一起来聊聊溧阳话吧!

一、溧阳话的特点

溧阳话,属于吴方言的一个分支,溧阳文化属吴越文化。溧阳话在语音语调方面保留了隋唐时期古汉语的韵律,保存了古声调“平上去入”。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溧阳话不断演变,它既有吴方言的基本要素,同时又具有自己的明显特征。溧阳文史专家史建明认为,溧阳话古朴、文雅,生动形象,而且不乏风趣幽默。比如,溧阳方言里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汇,从日常常用词“易哉”中便可略见一斑。再比如,溧阳方言中的“拔急拔跳”“吃着对面,谢着隔壁”,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着急”的样子和“谢错了对象”的意思。

二、溧阳话的前世今生

溧阳话具体产生的年代,现在暂无资料可查。现在通常意义上的溧阳话,是以溧城镇及其周边乡镇为代表,主要为本土溧阳话、“河南话”、“江北话”、“温州话”。除本土溧阳话,“河南话”在溧阳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社渚、上兴、竹箦、天目湖片区。“江北话”较“温州话”要多一点,分布较散。“温州话”则较零星。这些方言的存在主要与历史上一次重大人口迁徙有关。

太平天国期间,溧阳地区战乱很多,人口锐减。直到1912年的数十年间,随着大量外来人口迁入,溧阳地区人口大幅。外来人口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来自河南信阳,挑着担子整村整家地搬来,占领了溧阳的丘陵、高岗等无人区域,形成了自己的族群。并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溧阳河南话。另一部分来自苏北兴华和里下河地区,他们摇船而来,占领河滩,与溧阳当地人杂居。因为没有田地,这些外来人多靠捕鱼、砍柴以及被当地人雇佣打短工为生,因此社会地位较低。为了不受歧视,他们积极学习溧阳方言,努力融入溧阳当地文化,同时又顽固地保有了原来的方言特点,形成溧阳的江北话,后来又有苏北地方的人通过婚假来到溧阳。数量不多的“温州话”据查最初是客家人逃难到溧阳,现在说“温州话”的基本是婚嫁过来的。

同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溧阳本土方言受外迁人口的影响,又出现了东西片区的差异。溧阳西片区受江淮方言和北方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变异,而东片区因靠近宜兴仍以吴语为主。溧阳文史专家史建明认为两者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否定副词“不”的发音,西片说“不要(biao)”,东片说“勿要(fiao)”。

三、溧阳话的现状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便利的普通话深入人心,地方方言发展日渐式微。在我们生活中逐渐出现了80后方言夹带普通话,90后能听懂方言却不爱说,00后迫使爷爷奶奶绕着舌头别着普通话的现象。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目前78%的学生家长都会说溧阳方言,但大部分学生不会说或者只会几句。由此可见溧阳话正面临着被遗忘的尴尬境地,保护和传承溧阳话显得尤为紧迫。

四川的大街小巷都是浓浓的四川音,让我们不由得也说上一句“巴适得很”;在广东、香港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能听见熟悉的粤语,让游客不由得也跟着说几句蹩脚的广东话;在临近的苏州随处可听见的“评弹”,吴侬暖语让人酥到骨子里……这都离不开大家有意识的保护和传承。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说溧阳话,一起传承我们的家乡文化吧!让溧阳话也成为我们地域文化名片吧!



阅读 32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