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蝶舞蜓飞

——兴庆区实验二小问思辨大单元统整教学课例研讨活动纪实

冯晋爱
创建于03-23
阅读 33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分之日,是希望的开始,是梦想的起航,也是我们教育事业汲取养分,茁壮成长的时节。3月21日,兴庆区实验二小以兴庆区语文学科基地校的身份,组织‘问思辨’思维模型促进深度学习-大单元统整教学课例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在观湖校区拉开了整整一天两个年级两个单元五节课的实战研修场。

      我校特邀万物启蒙课程研究院专家钱锋老师、孟繁亮老师莅临现场评课微讲。兴庆区各校教学校长、语文教研组长、兴庆区一对一精准帮扶学校海原二小、银卫合作项目联盟校成员等300余人+兴庆区实验二小集团全体语文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分为五年级习作策略单元专场和四年级阅读教学专场,程序以“大单元统整解读+大单元统整课例+专家点评+现场互动”进行,展示兴庆区实验二小以“问思辨”思维模型整合大单元教学的落地成果。

习作策略单元

      活动开始,姚雪晴校长对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策略单元进行了大单元统整解读。她以《问思辨大单元统整模型》 向大家介绍了统整思路,揭示了三个字:“大”“统”“整”。大单元之“大”在于从大概念入手走向大观念,从学科本位走向教育本位。以大概念驱动核心问题统领单元单元探究主线,以“学-问-思-辨-行”结构化模型整合单元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成步步进阶的探究模式,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

       姚校长的解读针对当前大单元统整该如何“统”如何“整”的疑问,引发兴趣。

       第一节由三年教龄的马跃老师授课《人物描写一组》。 他的探究围绕核心问题“文学作品以什么方式描写人物特点?”设计两个探究问题:

      1.三个片段分别用何种方法描写人物特点?

      2.如何根据人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

思辨问题: 人物描写方法在不同人物身上可以互换吗?让课堂探究达到高潮。

      马老师的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每个探究活动都展示出学生小组合作的高效。他的课堂,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激发学生潜能的舞台。

      第二节《刷子李》由教龄刚满半年的宋扬老师执教。他依然围绕单元核心问题“文学作品以什么方式描写人物特点?”

探究问题有三个:

      1.作者是如何表现刷子李的“奇”?

      2.故事主角既然是刷子李,为什么却要用大量笔墨描写曹小三呢?

      3.怎样让一个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他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他的课是本单元的迁模,承接上节课,将理解文学作品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并延伸,发现新的方法,即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让人物特点更加鲜明。

      如果说两位年轻男教师的授课让台下老师耳目一新,钱锋院长的专业引领,更是让大家醍醐灌顶。首先钱老师肯定了两位男教师沉稳扎实的课堂,和他们身上年轻人的活力、勇气和亲和力,整个教学氛围愉悦,学生没有压抑感。其次,就习作策略单元,钱老师以《身份意识:架构习作单元统整教学》为主题为大家进行了解读。钱老师指出身份意识即读者意识、作者意识和教者意识,通过三种身份意识,寻找底层逻辑,用不同身份理解结构,从而更好的统整习作人物教学。钱老师与两位老师实时互动,指出两节课均陷入方法论中,钱老师的“明路”,现场做课老师的重构,让习作策略大单元统整的思路豁然开朗。

诗歌阅读单元

      下午赵蓉蓉、张安春及何玉蓉老师以四年级“现代诗歌阅读单元”进行授课。

      授课前,姚雪晴校长就诗歌阅读单元进行了单元统整解读。接续上午的解读,她重点揭示了大单元统整过程中如何整合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六大任务群,揭示问思辨大单元统整教学中,思维建模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节课《短诗三首》是由年轻教师赵蓉蓉执教的,她确定的单元核心问题是:诗歌是以怎样的方式表达情感的?

探究问题是:

       1.三首诗歌中,作者将情感藏在了哪里?

       2.诗人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来表达情感?

       赵蓉蓉老师聚焦单元主题“诗歌,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执教《短诗三首》,娓娓到来,不疾不徐地引导,让学生轻松地“探寻”诗中景物里藏着的情感。赵老师温和亲切的语气,让孩子们沉浸在温润的课堂中。课堂中,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冰心笔下的母爱与童心,更让孩子感受着在赵老师“师爱”的课堂里幸福地学习。

      第二节课由张安春老师执教《绿》,她设计了三个探究问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大自然的景象还是诗人的感觉?

       2.风、雨、水、阳光是无色的,为什么在诗人眼中都是“绿”的?

      3.“绿”为什么常常出现在诗人的笔下?

      张老师的课堂氛围轻松、愉悦、俏皮,注重“以读促悟”,多次提醒学生静心阅读为先,尊重学生,不吝啬溢美之词,评价语丰富精准,能够伴随学生及时调整,给予学生精准且有启发性的评价。

        第三节授课教师何玉蓉老师上台了,她那阳光般的笑容,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虽然连续三节课,但孩子们探究兴趣依然饱满。何老师围绕外国诗歌《白桦》提出了两个探究问题:

1.这首诗歌仅仅是为了表达情感吗?

2.如果让你选择宁夏的景物做诗,你会选择什么?

        通过这两个问题更进一步理解诗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思辨: 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情感上,景物上,还是语言上?

    这个思辨问题整合度很高,在上两节课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总结,认知升维,思想豁然开朗。

      三位老师时而侧耳倾听孩子的感悟,时而俯身与孩子们讨论,时而目光温和,给予孩子们鼓励,用女教师细腻温柔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教学。

      孟繁亮校长也对三位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三堂课所呈现的思维非常清晰,高度的结构化,没有一味地模仿名师,有属于自己的思考和痕迹。

      就诗歌这一单元,孟校长当即朗诵诗歌一首,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孟校长才揭晓本诗是由AI创作而成,进而追问“什么是现代诗歌?”“什么是好的现代诗歌?”更是提出系列问题“现代诗和古体诗有何不同”“现代诗的自由有规定的尺度吗”“歌词是诗吗”……引发在坐老师的深思,激活在坐同仁们的思维。同时,在就这些问题的探讨过程中也指出今日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情和景如何关联?最后,孟校长又与大家分享了呼和浩特贝尔路小学对本单元的统整设计,解读了他们以“定义”为大概念的单元教学模型,为我们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新思路。

结语

      实验二小“问思辨”思维模型促进深度学习暨问思辨大单元统整教学课例研讨活动是诗意的,也是智慧的。学生的讨论如同溪流般潺潺流淌,汇聚成智慧的海洋;教师的循循善诱仿佛春风拂面,吹走疑惑引人深思;专家的引领就是明灯指引,让探索的道路“柳暗花明”;听课同仁们闪烁的眼睛更是对智慧的渴求。

       教育,如同一片浩瀚的海洋,需要我们共同扬帆远航,探寻其中的奥秘与宝藏。这次活动是不断深化对“问思辨”大单元统整教学的认识,更是推动“问思辨”大单元统整教学蓬勃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今日所学所思融入今后日常教学的每一环节,为孩子们的成长描绘出更加绚丽的画卷。

供稿: 冯晋爱  蔡成惠  马越

拍照: 张芸芸  刘雪松

初审: 王菊莲

终审: 姚雪晴

阅读 33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