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们好!感谢您们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信任与支持。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近日,接连有关于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新闻及视频在网上传播,触目惊心的画面和字眼让人又痛又怒又心寒……
今天,我们要和各位家长朋友们谈谈这个关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只伤害他人身体,还伤害他人的精神,而且对其学习、生活、心理以及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重视起来,让我们一起对校园暴力说不!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
1.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2.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3.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4.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5.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二、预防校园欺凌之孩子篇
(一)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
1.突然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情。
2.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3.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4.身上出现伤痕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
5.行为异常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6.睡眠出现问题
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二)当遭受欺凌时,孩子应怎么办?
1.保持镇定。
2.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4.学会寻求帮助。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5.一定要告诉家长。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三、预防校园欺凌之家长篇
1.以身作则,杜绝实施暴力行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请各位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性解决问题,为孩子树立一个正向的好榜样。
2.帮助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学生欺凌。各位家长应从小教育孩子珍爱自己、善待他人,珍惜同学友谊,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友善与人交往。
3.加强法治教育。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法治教育,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不法侵害。禁止孩子在校内校外“拉帮结派”,教育孩子既不做残忍的施暴者,也不做软弱的受害者和冷漠的旁观者。
4.做好防欺凌教育。家长可以结合一些学生欺凌案例来引导孩子,进行防欺凌教育。提醒孩子平日里加强体育锻炼,上下学尽量结伴而行,在校不与同学发生冲突等。
5.当孩子遭遇校园欺凌后
(1)请及时与老师沟通和确认情况,商议解决办法,注意不可言语过激,避免处理过程中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2)暂时放下其他事物,多多陪伴孩子,稳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无论孩子表现出哪种行为和状态,都要耐心陪伴。
(3)保留孩子受欺凌的证据,必要时可借助法律武器保护孩子。
(4)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可联系专业人士给予疏导帮助。
(5)如果欺凌和暴力发生在上下学路上,家长可亲自接送孩子。欺凌者发现无机可乘,便会打消实施欺凌的念头。
(6)陪伴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帮助孩子重建信心。
仙游县钟山中学
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