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材、深入理解教材,为能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探索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扎实有效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同时更好地推行小学教学联片教研的辐射、引领的作用,2024年9月27日王梅梅引航工作室举行“基于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大单元主题教学研讨”送教下乡研讨活动。
平原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刘传祥同志、平原县教体局教研室主任任振兴同志,平原县教体局教科所所长孟庆云同志,中片联片各单位:龙门街道教育联区、平原县第二实验小学、三唐乡教育联区、蓝天实验学校等单位的联区主任,中片联片各单位校长,业务副校长,王梅梅引航工作室成员及全县科学骨干教师。
本次科学教研活动由艾同辉、张平、李亚楠三位老师,为我们展现三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优质课。为讲好本次教研课,王梅梅引航工作室全体成员为三位老师进行磨课活动。
艾同辉老师《认识光》第一次教学设计。
艾同辉老师《认识光》第二次教学设计。
艾同辉老师《认识光》第三次教学设计。
张平老师《光的反射》第一次教学设计。
张平老师《光的反射》第二次教学设计。
张平老师《光的反射》第三次教学设计。
李亚楠老师《制作潜望镜》第一次教学设计。
李亚楠老师《制作潜望镜》第二次教学设计。
李亚楠老师《制作潜望镜》第三次教学设计。
王梅梅引航工作室全体成员为艾同辉老师、张平老师、李亚楠老师第一次磨课。
王梅梅引航工作室全体成员为艾同辉老师、张平老师、李亚楠老师第二次磨课。
王梅梅引航工作室全体成员为艾同辉老师、张平老师、李亚楠老师第三次磨课。
时间来到2024年9月27日,三位老师开始上课啦!快来听听吧!
老师们教学方法灵活、充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大家展现了三堂独具特色的生动课堂。
第一节是由平原县龙门街道东关小学的艾同辉老师执教的《认识光》。在本次课中,成功引导学生认识了光源,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重要概念,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1. 认识光源环节
采用举例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自然光源如太阳、星星、萤火虫等,以及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手电筒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源的分类。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光源的共同特点,即能够自行发光,加深了学生对光源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探究环节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组织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实验方案,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并通过多个实验验证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第二节是由平原县龙门街道郭刘小学的张平老师执教的《光的反射》。本节课是上节课“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这一知识点的延续,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即光的反射。本课张老师与学生共同经历了四个活动: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有什么变化?认识光的反射原理→其他物体能反射光么?→试一试,怎样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解决课堂开始提出的问题:镜子起到了什么作用。依照这一过程,一步一步展开教学。学生在每个环节中经历动手操作,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能够理解什么的光的反射。
第三节是由平原县龙门街道东关小学教师李亚楠执教的《制作潜望镜》。本节课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潜望镜,直观感受到了光的反射现象,进一步加深了对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在制作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测试与改进环节,学会了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选取的制作材料也都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体现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引航工作室主持人王梅梅主任从“明确大单元主题,明晰学习目标;规划大单元活动,设置任务问题;完善评价体系,落实科学素养”三大板块阐述了三节课的整体结构。
东关小学科学教师马为娟从“目标达成的反思—学前反思—中期反思—教后反思—实施效果的反思”等几个层面,以整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基础系统规划,整体性整合单元内容引导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的活动中,领略了光的奇妙,发展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
平原县教体局教研室主任任振兴同志总结发言,肯定三节课亮点的同时也提出不足和改进建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们思维的碰撞,摩擦出智慧的火花,激发出无尽的创新灵感。一次次的教研活动为年轻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平台,有效促进了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成长。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的教研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宝贵的教研经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贺玥
终审:王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