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如雨伞,用温馨浪漫的空间融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何轻轻走进孩子的内心,用温馨浪漫架起一座爱的桥梁,做孩子最好的闺蜜、知己。
在家庭教育中心负责人刘慧主任的精心筹备下,各班家委会主任的大力配合下,相约周四如期举行。本期主讲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讲师,五(2)中队辅导员高俨老师。
通过这节课我们深刻的了解到 沟通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互过程(process),在一段时间之内,是采有目的式地进行一系列的行为。与亲人饭后闲聊,或和好友千里一线牵的电话聊天,甚至使用微信聊天与网友们对谈都是一种人际沟通的行为。而在每一个沟通的历程里,都会产生意义,这些行为都是沟通的意义。
建立良好感情基础:亲子沟通的基础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爱护之上,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不是控制。
家长们都在认真思考孩子们的需要是什么?在什么养的情况下会畅所欲言?
亲子沟通也是有大学问的:
1、双向沟通:亲子沟通应该是双向的,父母不仅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需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2、保护孩子想象力:在谈论理想或话题时,应尊重孩子的想象力,避免随意打断或训斥。
3、共同话题: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如音乐、体育等,促进亲子间的交流和感情。
最值得关注的是坐在后排的这位白发老人,一位孩子爷爷,特别认真的学习跟孩子的沟通技巧。
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有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要追求优越的冲动。人的本性无法容忍长期的地下和屈从,被蔑视和被侮辱的感觉、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总会使人产生渴望攀登更高一级目标的愿望,以获得补偿。
父母与孩子的对话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如果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
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应该包括三部分: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父母的感受、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简称为:行为+感受+影响
最后高老师为大家仔细讲解良好亲子沟通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对孩子给予足够的关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被重视,让孩子在家庭系统中有明确的身份和定位;在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肯定,赞美,鼓励和支持。在这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中长大的孩子,会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最理想的亲子关系,是父母把孩子看成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愿意去和孩子沟通,愿意去尊重和理解孩子。亲子关系不再是名义上的父子或者母子关系,而是孩子把父母亲看成是知心朋友的关系。不再有以父母之名对孩子的压制,有的只是平等和尊重的交流。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孩子,自然内心强大,幸福感满满,家庭教育自然事半功倍。
巩主任带大家用心倾听李健《父亲的散文诗》,让大家用心去感受
大家都听的很认真,也深深的知晓了,有效性与时机把握,赞扬和批评要有的放矢,把握好沟通的时机,避免在孩子犯错后才指出错误。
尊重孩子天性与人格:父母应学会用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尊重孩子的坏情绪,让孩子感觉到被爱和被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种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
花期不同,绽放不一,
相信孩子,静待花开。
愿每个父母
都能用爱和鼓励铺一条郁郁葱葱的大路,
送孩子奔赴属于自己的远方。
文稿:王丽萍
主讲:高俨
主持:巩家和
拍照:何建伟
签到:张华超(助手:甄汐)
策划:刘慧
核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