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父母与孩子聊天时总是会不欢而散?
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总是过分努力地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对孩子指指点点,单向输出各种各样的大道理,试图改变孩子,从未真正地倾听、理解孩子的需求。
每一句道理背后,都是无数句“你应该”“你不行”“你不能”“我早就跟你说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父母效能训练》一书中写道:“有很多在亲子关系中陷入麻烦的父母,都是那些是非观念极其强烈且严格的人。他们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越是确信无疑就越有可能强迫孩子接受他们。同时,这类父母容易不接纳对那些背离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的行为。”
托马斯·戈登博士将孩子疏远父母的现象称之为:孩子们会开除他们的父母。这是因为,当父母们试图用长篇大论的道理、严厉地要孩子改变时,孩子会采用回避、反对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立场。
一位家长朋友问我:“你有没有发现,那些说的越多的父母,往往跟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也越多。”比如,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有了爱美之心,开始在意自己的打扮,有的家长警铃大作,开始教育孩子:“你当前的任务是学习。”“你现在爱美太早了,打扮不是一个学生该考虑的事……”在孩子看来,过度冗长的说教是一种干预和控制,他的重点是逃离你的干预,确保他们的自由。
一旦孩子在聊天时察觉了家长过多的教育意图,他就会不愿意与你沟通。如果第一次讲道理没用,后面就需要家长用更多的力气说服孩子。
读到这,家长可能会有疑问:“难道我不能跟孩子好好讲道理么?”其实,讲道理不失为一种教育方式,但是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两个小诀窍,可以方便我们的道理被孩子听进去。
第一是倾听。有位心理老师曾经告诉我:“最有价值的沟通工具是真诚的倾听。”倾听本身就会传达出一种善意。亲子沟通中,倾听的价值被大大忽视了。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当你需要咨询时,你去找谁呢?不是去找一五一十告诉你该怎么做的人,你会去找一个聆听者,那个你认识最善良、最宽容,最不想控制你的人。”积极地倾听孩子的情绪,就能让孩子有被理解的感觉,他们甚至会主动寻求你的建议。
第二是做顾问,而不是说教。跟孩子聊天时,你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但建议不要发号施令。如果总是以一个教导者的身份和孩子对话,只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倾诉欲。
【梅花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