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积极推进长治市“好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我县“百名示范千人达标工程”,践行我校“一基五重三提升”课改建模,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2024年3月19日至3月22日,五数组迎来了本学期第三场“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
同课巧思 异构纷呈
《诗经》中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师生承载,又会是怎样的课堂情景呢?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准备,巧妙设计,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同学科老师们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呈现出一节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堂。
晓霞老师执教的《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及应用》一课,立足学情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讲清其中的“道理”是重点。课堂上通过操作(摆正方体)、观察、思考、归纳等探索活动,发现长方体的长相当于每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长方体的宽相当于小正方体的行数、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小正方体的层数,小正方体的数量=每行个数×行数×层数,进而推理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学生不但“理”清了核心问题,而且积累一定基本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桃英老师执教的《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及应用》一课,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表达、交流等过程,在不断地质疑、说理中体会“每行个数与长方体的长的对应关系”“行数与宽的对应关系”“层数与高的对应关系”“体积单位总个数与体积的对应关系”。学生不断进行“数与形”的穿梭转换,由“形”想到“数”,由“数”回溯“形”,明晰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道理,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思考,让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淑敏老师执教的《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及应用》一课,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借助了操作和实物,使学生对长方体的体积这一概念的认识更加清晰,不仅如此,深层次挖掘了行、行数、层数与长宽高的关系,使学生顺利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彩英老师执教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通过问题的引领,放手让学生自主猜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用多媒体直观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表象。同时,在探究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时,启发学生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推算。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王丽老师执教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比较、分析、想象等数学活动,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进行正确的应用;进一步强化1立方米、1立方分米(升)、1立方厘米(毫升)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和迁移等学习能力,并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交流研讨 共促成长
同课异构过后,全体听课教师聚集在一起,展开评课活动。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纬度”深入交流,相互评课,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大家还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做法进行了交流与分享,真正落实教学的“减负提质”。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搭建了交流互通的平台,在展现每个教师风采的同时,更形成了多向思维碰撞,集体智慧的凝聚。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双减”的大形势下,我校教师团队将以本次活动为起点,拥抱改变,迎接挑战,不断精进,提高育人质量,共同追求教育教学的诗和远方。
美篇制作:王晓霞
初 审:张元英
终 审:武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