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 有“备”而来 ——高新区五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展示活动

熙熙&依依
创建于03-22
阅读 79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和备课质量,2024年3月21日,高新区五六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在大观学校举行,刘杰老师主持了本次集体备课展示活动。

第一环节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备展示

      高新实验学校的吕晓盟老师分享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依据课标、深度挖掘教材;结合当前学情,确定大单元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建立驱动性学习任务,即“数学节——制作展板设计稿”。吕老师的单元备课解读让老师们对大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学情分析里,重点分析了障碍点和相应的突破措施以及对课时如何设计做了落地的讲解。用分数加减法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诠释了小学数学课堂怎样从“学会”向“会学”转型,从“知识技能”向“知识见识(智慧)”转变,从学习知识向培养思维发展转变。

第二环节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备展示

      高新大观学校的马晓颖老师分享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的单元整体备课设计以及窗1的教学设计。新课标背景下的单元整体设计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马老师围绕单元整体设计的案例,展开讲解了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模式。基于单元内容提炼单元主题,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生活逻辑的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贯穿于整个单元学习过程。

      高新区大观学校杨洁老师针对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窗2和窗3的备课进行了解读。正比例和反比例是研究量的变化规律,是学生从“常量”到“变量”认知的重要跨越。杨老师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数据——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总结概念的学习过程,加深对变量进行理解。

      高新大观学校的王奔奔老师分享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窗4的备课设计。王老师针对工厂生产完消毒液后准备打包装车,安排车辆进行运输,采用问题的形式——需要多少箱子和几辆汽车展开讲述,重点分析要找出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能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

备课点评与指导

      各学校老师们经过研讨,各抒己见,好的地方给予肯定,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互相取长补短。比如:关于学生如何在具体情境中选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来解决问题等,经过思维的碰撞需要打支架,让学生在体验中,操作中感受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把数学知识抽象成对应的一个数学模型。

      史先征老师针对五年级的备课进行了点评。史老师从备课格式分析、单元备课分析、课时备课分析以及作业设计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史老师指出数学思想是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性的抽象和概括。同时,在教材分析时我们横向要把握知识联系,纵向要理清知识脉络。史老师还深入剖析了驱动任务和情境的区别,情境作为任务驱动的基础,是任务驱动教学实施的前提,它为任务的提出提供了背景和切入点,任务驱动促进情境的深入,情境与任务相辅相成。

      朱新华老师针对六年级的备课进行了点评。朱老师从课标分析、教材与学情分析、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的对应以及评价任务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问题剖析,并为下一步的改进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她指出教材分析可以更加简洁,采用结构化的形式把内容的呈现出来,在教材分析中体现四基,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四能,评价任务对应教学活动,要做到及时学及时评价。

      掌握备课思维,学会为用而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个人基本教学素养,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们教师将继续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提升教学质量,潜心研修,且思且行!

阅读 79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