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一课,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将在了解学生关于船的前认知之后,引导学生在比较船的不同认识到船的发展史,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测试独木舟环节中“独木舟负载物体”、“船的形状与阻力关系”的体验活动,发现独木舟存在的不稳定、载重量少等不足,为学生后几课学习生发问题、激发兴趣。
活动有三:
1.船的发展史。
2.测试独木舟的稳定性和载重能力。
3.探究船首形状与阻力的关系。
二、教学反思
(一)聚焦
1.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本学期学校科技节的五年级年级挑战赛项目就是“制作一艘能够载人的船”。激发学生单元的学习兴趣,也明确单元的测评项目任务要求。
2.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已知的船的知识和想要研究的问题,关于挑战项目的思考。发现学生对船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基本上是关于船的结构和功能的,而学生提的问题基本上涵盖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二)探索
活动一:船的发展史
1.出示船的图片和介绍,让学生尝试进行排序。在交流中发现学生能够准确排列出船的发展历程,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能够说出船在外形、体积、材料、动力系统、载重量、速度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并认识到造船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程。
活动二:研究独木舟
1.结合课堂作业本阅读了解“世界第一舟”——萧山跨湖桥独木舟,交流独木舟的制作方法。
2.独木舟的负载重物测试。首先测试独木舟最多能承载几个垫圈,其次用多种方法放置螺母并观测独木舟的稳定性,并让学生把独木舟承载最多螺母的放置方式画下来,记录在作业本的活动记录中。
通过探究活动发现独木舟虽然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但是不稳定,容易发生侧翻,载重量小。
活动三:船首形状与阻力的研究
1.观察船的照片,发现船首的形状都是尖形的,学生预测尖形船首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2.出示研究材料,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法和保持相同的条件。学生能够说出保持相同的条件有:相同的起点,同时释放,用同样的垫圈。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单人喊口令并操作。小组同学轮流起来操作一次。这样会更加准确。
(三)拓展
1.交流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关于船的知识。
2.交流讨论如何改进独木舟。学生能够说出加宽底部,加高船舷,增加防水涂料,在底部增加可以漂浮的泡沫板等等。
三、爱牛器材反馈
爱牛材料箱中提供了绿色浅底的水槽,棉线,弹珠,垫圈,螺母,独木舟,不同形状船首的木片等等。
通过课前的下水实验发现爱牛提供的弹珠、垫圈和螺母对于这两个实验都太重了,不太适合。因此,用学生科学学具袋中的螺母作为研究独木舟负载重量的实验,从五金店重新买了轻一点的垫圈用来研究船首形状与阻力的关系。前面一个实验用实验室的水槽,深度深一点,独木舟侧翻现象更加明显。
上课过程中发现研究船首形状实验的材料很容易打结,线很容易脱落。因此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把线绕在木块上。